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土壤学论文--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论文--中国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论文

松嫩平原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英文摘要第10-11页
1 引言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耕地质量监测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2 耕地质量监测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-21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耕地质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耕地质量组成要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耕地质量监测第18-19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业区划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用地分等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地关系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-21页
3 研究区概况第21-28页
    3.1 自然条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形地貌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候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土壤条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水资源第24页
    3.2 社会经济条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经济发展水平第24页
    3.3 土地利用特点及耕地资源状况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土地利用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耕地资源状况第25-26页
    3.4 研究区划分第26-28页
4 影响耕地质量因素诊断与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4.1 影响耕地质量自然因素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地形地貌因素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气候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植被因素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土壤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自然灾害因素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水文因素第30-31页
    4.2 影响耕地质量人为因素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地利用方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土地综合整治第31-33页
5 松嫩平原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33-49页
    5.1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选取原则第33页
    5.2 农用地分等指标选取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5.3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选取与农用地分等衔接第37页
    5.4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中东部温和半湿润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南部温暖半干旱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北部温凉半湿润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北部温凉水土流失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西部温暖风沙干旱盐渍化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42-45页
    5.5 监测样点布设及监测周期和方法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监测样点布设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指标稳定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监测周期及方法第47-49页
6 结论与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9-50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线粒体基因的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遗传分化研究
下一篇:抗草甘膦大豆种质挖掘及抗性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