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基于DEA和PSM-DID的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评价研究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可能创新点第17-18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8-25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18页
    2.2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产业转移内涵与外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产业转移动因与模式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产业转移效益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工业绿色度研究综述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工业绿色度内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工业绿色发展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工业绿色度评价体系以及方法第22-25页
第三章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影响机理分析第25-36页
    3.1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工业经济要素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工业经济结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产业转移影响工业经济格局第29页
    3.3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路径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资本引入路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技术进步路径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资源配置路径第33-36页
第四章 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评价模型构建第36-40页
    4.1 评价模型构建基本思路第36页
    4.2 基于熵值法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数据包络分析(DEA)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4.4 倾向得分匹配-双重差分(PSM-DID)第38-40页
第五章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评价实证分析第40-58页
    5.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总体状况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现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皖江城市带利用省外投资现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皖江城市带环境现状第42-44页
    5.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评价实证分析过程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DEA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工业经济绿色度评价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基于PSM-DID模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评价第51-54页
    5.3 评价结果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5.4 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对策建议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继续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积极引导高水平产业的转移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坚持“绿色产业”的引入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实施城市差异化引资策略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合作第57-58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产业转移是促进承接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不同经济基础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提高存在阶段差异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承接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城市绿色度提高效果更大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投资、科研能力、产业结构与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度正相关第59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职场关系攻击影响因素分析
下一篇:湖北省某地区环境重金属污染物儿童负荷水平和健康效应调查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