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4-22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4-20页 |
二、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2-29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2-24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4-27页 |
三、研究述评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| 第29-49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9-38页 |
一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| 第29-34页 |
二、创新驱动 | 第34-35页 |
三、经济增长的质量 | 第35-37页 |
四、区域创新体系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8-41页 |
一、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8-39页 |
二、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9-40页 |
三、新经济增长理论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| 第41-46页 |
一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| 第41-42页 |
二、均衡增长理论 | 第42-44页 |
三、非均衡增长理论 | 第44-46页 |
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| 第46-49页 |
一、要素禀赋理论 | 第46页 |
二、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46-47页 |
三、创新理论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| 第49-63页 |
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 | 第49-51页 |
一、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| 第49-50页 |
二、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驱动机制 | 第51-53页 |
一、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 | 第51-52页 |
二、经济体制保障的需要 | 第52-53页 |
三、经济对外开放的压力 | 第53页 |
第三节 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| 第53-62页 |
一、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 | 第55-59页 |
二、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保障 | 第59-61页 |
三、开放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活力 | 第61-6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要素驱动 | 第63-101页 |
第一节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概况 | 第63-69页 |
一、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总量分析 | 第63-66页 |
二、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| 第66-67页 |
三、东北地区人口增长分析 | 第67-69页 |
第二节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及其时空演变 | 第69-75页 |
一、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| 第69-70页 |
二、经济增长质量的时间演变 | 第70-74页 |
三、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演变 | 第74-75页 |
第三节 传统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| 第75-91页 |
一、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| 第75-79页 |
二、空间相关性检验 | 第79-82页 |
三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| 第82-91页 |
第四节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要素驱动方式的特点、问题与困境 | 第91-100页 |
一、经济增长要素驱动方式的特点与问题 | 第91-97页 |
二、经济增长要素驱动方式的困境 | 第97-10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五章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中创新的作用 | 第101-138页 |
第一节 东北地区创新要素的现状 | 第101-110页 |
一、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二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| 第105-109页 |
三、东北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历程 | 第109-110页 |
第二节 创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| 第110-124页 |
一、理论模型与变量选取 | 第110-112页 |
二、创新要素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| 第112-115页 |
三、创新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| 第115-123页 |
四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 | 第123-124页 |
第三节 东北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初步构建 | 第124-137页 |
一、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| 第125-126页 |
二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构成要素 | 第126-132页 |
三、东北地区创新体系的空间组织形式 | 第132-1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第六章 典型地区经验与东北地区的路径选择 | 第138-151页 |
第一节 东北地区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 | 第138-143页 |
一、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| 第138-139页 |
二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| 第139-140页 |
三、典型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 | 第140-143页 |
第二节 典型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 | 第143-145页 |
一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基本前提 | 第143页 |
二、市场导向、政府推动是必然选择 | 第143页 |
三、自主创新能力是内在动力 | 第143-144页 |
四、外向型经济是外在推力 | 第144页 |
五、中心城市功能完善是交流枢纽 | 第144-145页 |
第三节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| 第145-151页 |
一、以体制创新释放市场经济活力 | 第145-146页 |
二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增长 | 第146-148页 |
三、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外向延伸 | 第148-149页 |
四、以产业体系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| 第149页 |
五、以城市创新带动区域创新体系 | 第149-151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51-155页 |
一、基本结论 | 第151-152页 |
二、创新之处 | 第152-153页 |
三、不足与展望 | 第153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63页 |
附录 | 第163-169页 |
后记 | 第169-171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