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--情绪与情感论文

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现状、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引言第14-16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6-45页
    1 情绪智力的研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模型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2 情绪表达的研究第22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情绪表达的概念研究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情绪表达的结构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情绪表达的测量工具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情绪表达的影响因素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 情绪表达的干预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情绪表达的主要作用第39-42页
    3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研究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基础研究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现状研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相关研究第44-45页
第二部分 研究框架第45-67页
    1 问题提出第45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对以往研究的思考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本研究理论构建第49-61页
    2 研究构想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研究目标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内容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假设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研究框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研究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3 研究的意义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理论意义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实践意义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预期创新第66-67页
第三部分 大学生情绪表达问卷的编制及现状研究第67-103页
    研究一: 大学生情绪表达问卷的编制第68-81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2 问卷结构的确定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理论构想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结构性访谈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初始问卷的编制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3 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被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测量工具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施测与统计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 结果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项目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信效度检验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5 讨论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 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理论构想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 关于量表的测量学指标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研究二: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现状研究第8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2 问卷调查研究第81-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方法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结果分析第82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讨论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3 深度访谈研究第95-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方法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现状表现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问题成因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 结论第101-103页
第四部分 自我因素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03-117页
    1 引言第103-104页
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被试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测量工具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程序第105-106页
    3 结果分析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大学生的自尊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大学生外倾性人格与情绪表达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第109-112页
    4 讨论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大学生的自尊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4 大学生外倾性人格与情绪表达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第114-116页
    5 结论第116-117页
第五部分 他人因素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17-138页
    研究一:与他人的关系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1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118-1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设计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对象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材料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设备第1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实验程序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数据采集与统计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观看录像过程中,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情绪唤醒差异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观看录像过程中,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主观报告差异第1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观看录像过程中,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生理反应变化差异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观看录像过程中,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表情行为变化差异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情绪表达主观报告的变化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情绪表达生理反应的变化第1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 亲密、陌生关系组的情绪表达表情行为的变化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 结论第131页
    研究二:他人的回应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31-138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设计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对象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程序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134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分享过程中,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主观报告变化差异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分享过程中,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生理反应变化差异第1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分享过程中,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表情行为变化差异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情绪表达主观报告的变化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情绪表达生理反应的变化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积极、消极回应组的情绪表达表情行为的变化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 结论第137-138页
第六部分 情境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38-150页
    1 引言第138-140页
    2 实验研究:情境的压力性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第140-1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研究目的和假设第1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实验设计第1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结果分析第144-147页
    3 讨论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高、低压力情境下情绪表达的主观报告差异第1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高、低压力情境下情绪表达的表情行为差异第1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 高、低压力情境下情绪表达的言语表达差异第148-149页
    4 结论第149-150页
第七部分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干预研究第150-169页
    1 引言第150-151页
    2 干预策略构建研究第151-1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理论依据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实证依据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干预策略第154-155页
    3 现场干预研究第155-1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研究方法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研究过程第157-1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研究结果第161-167页
    4 讨论第167-1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有效提升大学生情绪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讨论第1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尝试验证大学生情绪表达能力的干预策略讨论第167-168页
    5 结论第168-169页
第八部分 总结与展望第169-178页
    1 综合讨论第169-17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关于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探讨第169-17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问卷编制和现状研究的探讨第17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影响因素研究的探讨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干预研究的探讨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研究方法第174-175页
    2 研究结论第175-176页
    3 研究贡献第176-177页
    4 研究展望第177-178页
参考文献第178-194页
附录第194-20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08-209页
致谢第209-211页

论文共2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胍基化SS-PAAs新型基因载体的制备和评价
下一篇:动态双足机器人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与步态优化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