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发电、发电厂论文--发电厂论文--火力发电厂、热电站论文

含埋藏球型缺陷管道蠕变裂纹萌生的预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含缺陷结构弹塑性极限分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含缺陷高温结构弹塑性极限分析第11-12页
    1.3 高温结构完整性评定规范第12-13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的确定第15-2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5页
    2.2 单损伤变量模型第15-17页
    2.3 双损伤变量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2.4 多损伤变量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2.5 延性耗竭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2.6 本文采用的本构模型及实现过程第20-22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三章 含埋藏球型缺陷P92管道蠕变裂纹萌生的预测第23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3.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材料参数确定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有限元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蠕变材料参数第25-26页
    3.3 蠕变裂纹萌生位置的预测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蠕变裂纹萌生位置预测公式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结果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3.4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的预测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与平均等效应力的关系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平均等效应力与内压、径厚比、缺陷大小和缺陷位置的关系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预测公式第37-4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含埋藏球型缺陷管道蠕变裂纹萌生的预测模型第42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材料参数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4.3 蠕变裂纹萌生位置的预测第43-46页
    4.4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的预测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与平均等效应力的关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平均等效应力与内压、径厚比、缺陷大小和缺陷位置的关系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蠕变裂纹萌生时间预测模型第50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6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公司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
下一篇:信用类融资产品对电商供应链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