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4-24页 |
1.1 环境胁迫 | 第14-16页 |
1.1.1 环境胁迫的概念及种类 | 第14-15页 |
1.1.2 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| 第15页 |
1.1.3 植物的抗逆性 | 第15-16页 |
1.2 盐碱胁迫 | 第16-21页 |
1.2.1 盐碱胁迫类型与耐盐碱植物 | 第16-17页 |
1.2.2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2.3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| 第18-20页 |
1.2.4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途径 | 第20-21页 |
1.3 紫穗槐的抗逆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3.1 紫穗槐盐碱抗性的研究 | 第21页 |
1.3.2 紫穗槐水分胁迫抗性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3.3 紫穗槐重金属抗性的研究 | 第22页 |
1.4 选题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4-43页 |
2.1 前言 | 第24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2.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| 第24-25页 |
2.2.2 种子萌发和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2.3 无机离子含量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2.2.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6页 |
2.2.5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| 第26页 |
2.2.6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: | 第26页 |
2.2.7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27-39页 |
2.3.1 种子萌发指标 | 第27-28页 |
2.3.2 胚根胚芽生长 | 第28-29页 |
2.3.3 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 | 第29-32页 |
2.3.4 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 | 第32页 |
2.3.5 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 | 第32-37页 |
2.3.6 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 | 第37-39页 |
2.4 讨论 | 第39-43页 |
2.4.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9页 |
2.4.2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| 第39页 |
2.4.3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2.4.4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1页 |
2.4.5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4.6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果皮和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和盐碱耐性的影响 | 第43-59页 |
3.1 前言 | 第43-44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6页 |
3.2.1 实验一盐碱胁迫下带果皮与去果皮种子萌发对比实验 | 第44-45页 |
3.2.1.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| 第44-45页 |
3.2.1.2 种子萌发和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45页 |
3.2.1.3 无机离子的测定 | 第45页 |
3.2.1.4 有机溶质含量的测定 | 第45页 |
3.2.1.5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45页 |
3.2.2 实验二盐胁迫下砂培法和纸培法的比较实验 | 第45-46页 |
3.2.2.1 实验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2.2.2 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46页 |
3.2.2.3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46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46-57页 |
3.3.1 果皮对盐碱胁迫下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多元方差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3.2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萌发指标和发芽时间的比较 | 第48-50页 |
3.3.3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生长的比较 | 第50-51页 |
3.3.4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比较 | 第51-54页 |
3.3.5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| 第54-55页 |
3.3.6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| 第55页 |
3.3.7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3.4 讨论 | 第57-59页 |
3.4.1 去除果皮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4.2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比较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| 第59-77页 |
4.1 前言 | 第59-60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2页 |
4.2.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| 第60页 |
4.2.2 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60页 |
4.2.3 光合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| 第60-61页 |
4.2.4 无机离子的测定 | 第61页 |
4.2.5 可溶性糖的测定 | 第61-62页 |
4.2.7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62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62-72页 |
4.3.1 盐碱胁迫幼苗存活率 | 第62页 |
4.3.2 地下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长 | 第62-63页 |
4.3.3 地下与地上生物量 | 第63-64页 |
4.3.4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| 第64-65页 |
4.3.5 光合指标 | 第65-66页 |
4.3.6 无机离子含量 | 第66-71页 |
4.3.7 可溶性糖含量 | 第71-72页 |
4.4 讨论 | 第72-77页 |
4.4.1 幼苗生长 | 第72-73页 |
4.4.2 光合色素和光合能力 | 第73页 |
4.4.3 无机离子 | 第73-75页 |
4.4.4 可溶性糖 | 第75-77页 |
第五章 自然盐碱生境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| 第77-85页 |
5.0 前言 | 第77-78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78-79页 |
5.1.1 试验地自然条件 | 第78页 |
5.1.2 供试材料 | 第78-79页 |
5.1.3 实验方法 | 第79页 |
5.1.4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79页 |
5.2 试验结果 | 第79-84页 |
5.2.1 不同盐碱生境下的存活率 | 第79-80页 |
5.2.2 不同盐碱生境下根的生长 | 第80-81页 |
5.2.3 不同盐碱生境下茎的生长 | 第81-82页 |
5.2.4 不同盐碱生境下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 | 第82-84页 |
5.3 讨论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盐碱胁迫对紫穗槐不同时期生长和生理影响的比较 | 第85-90页 |
6.1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比较 | 第85-86页 |
6.2 盐碱胁迫下胚根胚芽和幼苗生理响应的比较 | 第86-90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90-92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90-91页 |
7.2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91页 |
7.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