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理论论文--绘画评论、欣赏论文

林风眠“中西调和”理论及其艺术实践--Lin Feng Mian Art Theory and Practice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9页
 (一) 缘起第9-10页
 (二)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7页
 (三) 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第17-18页
 (四) 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页
 (五)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一、林风眠"中西调和"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9-27页
 (一) "西学东渐"第19-22页
 (二) 新文化运动与美术变革思潮第22-24页
 (三) 岭南画派的革新第24-27页
二、林风眠"中西调和"理论的形成轨迹第27-36页
 (一) "中西调和"理论的形成第27-30页
 (二) "中西调和"理论的发展第30-36页
三、林风眠"中西调和"论的艺术实践第36-45页
 (一) 留学时期的艺术实践(19201925)第36-37页
 (二) 兴办教育时期的艺术实践(1926—1938)第37-40页
 (三) 寂寞探索时期的艺术实践(1939—1977)第40-42页
 (四) 香港时期的艺术实践(1978—1991)第42-45页
四、林风眠"中西调和"理论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第45-51页
 (一) 对"中西调和"理论的思考第45-46页
 (二) "中西调和"理论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第46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注释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5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第55-56页
攻读硕士期间的获奖情况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
下一篇:米芾父子山水之变对桂林山水画的当代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