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5-26页 |
1.1 抗菌药物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 各型分泌系统简介 | 第16-19页 |
1.3 Ⅲ型分泌系统简介 | 第19-21页 |
1.4 沙门氏菌T3SS | 第21-22页 |
1.5 T3SS小分子抑制剂 | 第22-25页 |
1.6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的筛选 | 第26-39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34页 |
2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6-31页 |
2.2.2 实验方法 | 第31-34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8页 |
2.3.1 探讨沙门氏菌OD_(600)与CFU的关系 | 第34页 |
2.3.2 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化合物对Ⅲ型分泌系统抑制作用的筛选 | 第34-37页 |
2.3.3 优选化合物对Ⅲ型分泌系统浓度依赖性的研究 | 第37-38页 |
2.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LCF对鼠伤寒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 | 第39-56页 |
3.1 引言 | 第3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9-47页 |
3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9-42页 |
3.2.2 实验方法 | 第42-47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4页 |
3.3.1 LCF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.2 LCF对沙门氏菌不同部分中毒性蛋白影响的差异 | 第48-49页 |
3.3.3 LCF对沙门氏菌侵袭HeLa细胞时毒性蛋白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3.3.4 不同化合物对沙门氏菌T3SS相关基因转录影响的差异 | 第52-54页 |
3.4 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Csn-B的合成 | 第56-61页 |
4.1 引言 | 第56页 |
4.2 合成路线 | 第56-57页 |
4.3 实验部分 | 第57-59页 |
4.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8页 |
4.3.2 化合物合成与结构确认 | 第58-59页 |
4.4 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| 第59-60页 |
4.5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SicA与InvF的异源表达与结晶 | 第61-84页 |
5.1 引言 | 第61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1-73页 |
5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61-65页 |
5.2.2 实验方法 | 第65-73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3-83页 |
5.3.1 SicA与InvF蛋白截短(C端与N端)constructs的构建 | 第73-75页 |
5.3.2 SicA与InvF蛋白不同constructs的小试表达 | 第75-76页 |
5.3.3 SicA蛋白的表达、纯化与点晶 | 第76-78页 |
5.3.4 SicA蛋白的优化与改进 | 第78-81页 |
5.3.5 InvF与SicA蛋白更换标签constructs的构建与表达 | 第81-83页 |
5.4 小结 | 第83-84页 |
附录 | 第84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8页 |
致谢 | 第98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00-10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