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30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 磁场调制式永磁电机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 永磁容错电机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4 多相电机运行控制研究现状 | 第24-26页 |
1.4.1 多相电机控制策略 | 第24-26页 |
1.4.2 多相电机容错控制策略 | 第26页 |
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| 第26-30页 |
1.5.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5.2 论文结构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分数槽集中绕组FMPM电机特性分析 | 第30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30页 |
2.2 分数槽集中绕组 | 第30-32页 |
2.3 工作原理 | 第32-35页 |
2.3.1 电机结构 | 第32页 |
2.3.2 永磁气隙磁密 | 第32-34页 |
2.3.3 功率方程 | 第34-35页 |
2.4 关键结构参数分析与优化 | 第35-39页 |
2.4.1 关键结构参数分析 | 第35-38页 |
2.4.2 关键结构参数优化 | 第38-3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分数槽集中绕组与整数槽分布绕组FMPM电机对比 | 第40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整数槽分布绕组FMPM电机设计 | 第40-45页 |
3.3 工作原理 | 第45-46页 |
3.4 反电势和转矩 | 第46-49页 |
3.5 损耗和效率 | 第49-50页 |
3.6 弱磁能力 | 第50-55页 |
3.7 容错性能 | 第55-56页 |
3.8 去磁校核 | 第56-57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4章 混合定子FMPM容错电机设计分析 | 第59-75页 |
4.1 引言 | 第59页 |
4.2 混合定子FMPM容错电机设计考虑 | 第59-63页 |
4.2.1 混合定子结构 | 第59-61页 |
4.2.2 工作原理 | 第61-62页 |
4.2.3 混合定子结构的单层集中绕组设计 | 第62-63页 |
4.3 分裂齿定子结构与混合定子结构比较分析 | 第63-66页 |
4.4 辐向混合定子FMPM容错电机设计 | 第66-73页 |
4.4.1 磁场调制效应和气隙磁密 | 第67-68页 |
4.4.2 反电势和转矩 | 第68-69页 |
4.4.3 铁耗和涡流损耗 | 第69-70页 |
4.4.4 辐向混合定子FMPM容错电机与传统永磁容错电机对比 | 第70-7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5章 FMPM容错电机等效磁网络建模 | 第75-85页 |
5.1 引言 | 第75页 |
5.2 等效磁网络模型建立 | 第75-81页 |
5.2.1 电机结构 | 第75-76页 |
5.2.2 转子磁导模型 | 第76-78页 |
5.2.3 定子磁导模型 | 第78-79页 |
5.2.4 气隙磁导模型 | 第79-80页 |
5.2.5 电机整体磁阻模型 | 第80-81页 |
5.3 等效磁网络求解 | 第81-82页 |
5.4 计算结果验证 | 第82-8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6章 FMPM容错电机容错控制 | 第85-106页 |
6.1 引言 | 第85页 |
6.2 假定磁动势不变开路容错控制策略 | 第85-88页 |
6.2.1 正常运行 | 第85-87页 |
6.2.2 开路容错 | 第87-88页 |
6.3 一相开路容错运行SVPWM控制 | 第88-97页 |
6.3.1 正常SVPWM运行分析 | 第88-92页 |
6.3.2 故障状态下传统SVPWM运行分析 | 第92-94页 |
6.3.3 SVPWM容错控制 | 第94-97页 |
6.4 容错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| 第97-105页 |
6.4.1 基于SVPWM的矢量控制系统建模 | 第97-100页 |
6.4.2 正常运行仿真结果 | 第100-101页 |
6.4.3 容错运行仿真结果 | 第101-10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第7章 实验验证 | 第106-116页 |
7.1 引言 | 第106页 |
7.2 实验样机与平台 | 第106-107页 |
7.3 容错性能验证 | 第107-111页 |
7.4 容错控制策略的验证 | 第111-115页 |
7.4.1 正常运行 | 第111-113页 |
7.4.2 容错控制 | 第113-115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6-118页 |
8.1 全文总结 | 第116-117页 |
8.2 课题展望 | 第117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| 第126-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