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1.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5页 |
| 1.2.1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产业发展形势 | 第14-15页 |
| 1.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15-16页 |
| 1.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概述 | 第17-35页 |
| 2.1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0页 |
| 2.1.1 光物理基础知识 | 第17-19页 |
| 2.1.2 热活化延迟荧光机制与激基复合物机制 | 第19-20页 |
| 2.2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原理 | 第20-21页 |
| 2.3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| 第21-26页 |
| 2.3.1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| 第21页 |
| 2.3.2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制备工艺与封装 | 第21-23页 |
| 2.3.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| 第23-26页 |
| 2.4 有机电致发光的功能材料 | 第26-34页 |
| 2.4.1 电极材料 | 第26页 |
| 2.4.2 载流子注入材料 | 第26-27页 |
| 2.4.3 空穴传输材料 | 第27-28页 |
| 2.4.4 电子传输材料 | 第28-29页 |
| 2.4.5 发光材料 | 第29-31页 |
| 2.4.6 主体材料 | 第31-34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基于Tris-PCz:B4PyPPM激基复合物红光器件的研究 | 第35-51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| 3.2 基于Tris-PCz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黄绿色发光器件 | 第36-41页 |
| 3.2.1 材料的选择及器件的制备过程 | 第36-37页 |
| 3.2.2 器件结构及性能分析 | 第37-41页 |
| 3.3 基于Tris-PCz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红色荧光发光器件 | 第41-46页 |
| 3.3.1 红色荧光材料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| 3.3.2 发光器件结构及其性能优化 | 第42-46页 |
| 3.4 基于Tris-PCz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红色磷光发光器件 | 第46-50页 |
| 3.4.1 红色磷光材料的选择 | 第46页 |
| 3.4.2 发光器件结构及其性能优化 | 第46-50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四章 基于m-CBP:B4PyPPM激基复合物单色光器件的研究 | 第51-58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1-52页 |
| 4.2 基于m-CBP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单载流子器件 | 第52-53页 |
| 4.3 基于m-CBP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单色光器件 | 第53-56页 |
| 4.3.1 单色光发光器件结构 | 第53-54页 |
| 4.3.2 性能优化与结果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第五章 基于m-CBP:B4PyPPM激基复合物双色白光器件的研究 | 第58-64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8页 |
| 5.2 基于m-CBP:B4PyPPM激基复合物的双色白光器件 | 第58-63页 |
| 5.2.1 双色白光器件结构 | 第58-59页 |
| 5.2.2 性能优化与结果分析 | 第59-63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6.1 全文总结 | 第64-65页 |
| 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