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舟山渔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推进对策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4页
第1章 前言第14-26页
   ·选题意义、依据与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·选题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·选题依据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状况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述评第16-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24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4-26页
第2章 作为论文内容支撑的基础理论第26-29页
   ·公地悲剧理论第26页
   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26-27页
   ·经济人假设理论第27页
   ·本文需作界定或说明的基本概念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对渔农村概念的界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对渔农村生态环境概念的界定第28页
     ·本文中需说明其用法的一个概念第28-29页
第3章 舟山渔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第29-33页
   ·已取得的主要成绩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渔农村环境治理初步纳入城乡统筹治理轨道第29页
     ·总体上建立了基本的环保基础设施第29页
     ·多数渔农民已在使用清洁生活能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生态种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第30页
     ·一批工业企业实现了进驻工业园区生产第30页
     ·渔农村植被保护和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第30页
     ·渔农民的环保素质和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第30页
   ·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30-33页
     ·村中和海边垃圾乱倒的公地悲剧现象较严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水污染问题总体上仍较普遍且严重第31页
     ·有些渔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卫工配备不足第31页
     ·有些渔农村仍存在程度不同的工业污染问题第31页
     ·山体植被破坏现象在有些渔农村中较严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填海造陆给渔农村生态系统带来一些风险第32-33页
第4章 舟山渔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存在的原因第33-38页
   ·环境自身属性方面的原因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有限第33页
     ·环境的系统特性增加了其治理难度第33页
     ·环境权属的公共性产生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正外部效益限制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第34页
   ·渔农民方面的原因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生存或发展需要仍是多数渔农民的优先需要第34页
     ·渔农民具有“经济人”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不够文明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方式造成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·渔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和环保素质不高第35页
   ·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城乡二元分割政策的长期负面影响尚未消除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唯 GDP 总量论英雄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·渔农村环境管理制度欠完善造成的负面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·政府人员方面的原因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管理者也具有“经济人”特征第37页
     ·部分执法人员对渔农村环保政策和法规执行不力第37-38页
第5章 推进舟山渔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第38-46页
   ·行政措施第38-41页
     ·科学编制渔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第38页
     ·改革传统官员绩效考核制并推行绿色 GDP 政绩考核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创新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载体第39页
     ·为渔农民开辟多条向政府反映问题的制度化渠道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有关政府部门应严格遵守或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第40页
     ·开展卫生乡村和卫生家庭创建活动第40页
     ·应不断总结前期建设经验与教训第40-41页
   ·经济措施第41页
     ·加大财政投入以完善渔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第41页
     ·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第41页
   ·管理措施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合理控制渔农村人口数量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加强渔农村环保人员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第42页
     ·发挥农业推广机构的相应积极作用第42页
     ·积极培育渔农村环保第三部门组织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充分发挥妇女和儿童与老人的相应重要作用第43页
     ·发挥乡村废品收购站的相应积极作用第43页
     ·明确人员职责应对渔农村及海边公地污染悲剧问题第43-44页
   ·教育措施第44-46页
     ·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培养渔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第44页
     ·为渔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培训间接助推渔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第44-46页
结论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读研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-58页
附录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
下一篇:中国毛虾海鲜调味酱开发可行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