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| 第13-26页 |
2.1 接收机的主要分类 | 第13-21页 |
2.1.1 超外差式接收机 | 第13-17页 |
2.1.2 零中频式接收机 | 第17-19页 |
2.1.3 低中频式接收机 | 第19页 |
2.1.4 镜像抑制式接收机 | 第19-21页 |
2.1.5 中频数字式接收机 | 第21页 |
2.2 接收机的主要参数 | 第21-25页 |
2.2.1 噪声 | 第21-23页 |
2.2.2 灵敏度 | 第23页 |
2.2.3 动态范围 | 第23-24页 |
2.2.4 接收机的选择性和干扰抑制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节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L波段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制作 | 第26-40页 |
3.1 指标要求 | 第26页 |
3.2 接收通道的设计 | 第26-31页 |
3.2.1 接收通道的原理框图 | 第27页 |
3.2.2 接收通道的噪声与增益分配 | 第27-29页 |
3.2.3 接收通道混频单元 | 第29页 |
3.2.4 接收通道中频AGC功能单元 | 第29-30页 |
3.2.5 接收通道中滤波器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3 发射通道的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2.1 发射通道的原理框图 | 第31-32页 |
3.2.2 发射通道的增益分配 | 第32页 |
3.4 实物制作及测试数据 | 第32-39页 |
3.4.1 结构及电磁兼容性 | 第32-33页 |
3.4.2 实物及测试数据 | 第33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关于对数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的讨论 | 第40-61页 |
4.1 对数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的作用 | 第40页 |
4.2 对数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的分类和原理 | 第40-43页 |
4.2.1 对数放大器的分类和原理 | 第40-41页 |
4.2.2 自动增益控制的分类和原理 | 第41-43页 |
4.3 对数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主要技术参数 | 第43-44页 |
4.4 对数放大器模块的设计 | 第44-51页 |
4.4.1 对数放大器的基本特性 | 第44-45页 |
4.4.2 对数放大器模块的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4.3 实物及测试数据 | 第47-51页 |
4.5 基于AD8367的几种自动增益控制方式的讨论 | 第51-60页 |
4.5.1 原理方案构成的讨论 | 第51-56页 |
4.5.2 实物及测试数据 | 第56-6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