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玉米生产的机械化 | 第11-12页 |
1.2.1 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 | 第11页 |
1.2.2 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微耕机 | 第12-13页 |
1.3.1 微耕机概述 | 第12页 |
1.3.2 微耕机结构 | 第12页 |
1.3.3 微耕机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3.4 微耕机优点与不足 | 第13页 |
1.4 微耕机国内外发展历程与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4.1 国外微耕机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.2 国内微耕机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5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1WG-4.1型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的总体设计 | 第20-28页 |
2.1 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功耗估算分析及配套动力 | 第20-21页 |
2.2 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技术方案 | 第21-22页 |
2.3 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的性能要求及性能评价指标 | 第22-23页 |
2.3.1 性能要求 | 第22页 |
2.3.2 性能评价指标 | 第22-23页 |
2.4 机具的技术设计参数 | 第23页 |
2.5 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整体结构设计 | 第23-27页 |
2.5.1 机具整体机构 | 第23-24页 |
2.5.2 机具工作原理 | 第24页 |
2.5.3 传动系统分析与设计 | 第24-26页 |
2.5.4 施肥播种传动比的优选 | 第26-2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旋耕作业部件的设计与分析 | 第28-42页 |
3.1 旋耕部件的选择 | 第28-32页 |
3.1.1 旋耕刀片种类 | 第28-29页 |
3.1.2 旋耕刀片转向选择 | 第29-32页 |
3.2 旋耕部件主要工作参数确定 | 第32-36页 |
3.2.1 弯刀刀刃的分析与确定 | 第32-35页 |
3.2.2 切土节距计算 | 第35-36页 |
3.2.3 旋耕速度比计算 | 第36页 |
3.3 旋耕刀座设计 | 第36-37页 |
3.4 旋耕刀轴的设计与参数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.1 旋耕刀片布置 | 第37-38页 |
3.4.2 旋耕刀轴设计 | 第38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样机的设计 | 第42-58页 |
4.1 机架设计 | 第42页 |
4.2 起垄器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3 排种器选型 | 第44-47页 |
4.3.1 排种器类型的选择 | 第44页 |
4.3.2 排种器工作原理 | 第44-45页 |
4.3.3 排种器窝轮眼参数的计算 | 第45-47页 |
4.4 排肥器选型 | 第47-50页 |
4.4.1 排肥器种类的确定 | 第48-49页 |
4.4.2 16槽小槽轮排肥器主要参数选择 | 第49-50页 |
4.4.3 16槽小槽轮排肥器的应用 | 第50页 |
4.5 肥箱与种箱设计 | 第50-53页 |
4.5.1 肥箱与种箱流型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4.5.2 肥箱与种箱设计要求 | 第51-52页 |
4.5.3 肥箱与种箱容量计算 | 第52页 |
4.5.4 肥箱与种箱的结构设计 | 第52-53页 |
4.6 样机三维建模及虚拟装配 | 第53-56页 |
4.7 样机加工 | 第56-57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1WG-4.1型多功能微型玉米复式作业机田间试验 | 第58-66页 |
5.1 试验目的 | 第58页 |
5.2 试验条件 | 第58-59页 |
5.3 参数测定 | 第59-63页 |
5.3.1 性能测试 | 第59-62页 |
5.3.2 播种与排肥一致性测定 | 第62-63页 |
5.3.3 播种及施肥深度测定 | 第63页 |
5.4 结果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