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图第13-14页
    1.5 本文创新之处第14-15页
2 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第15-23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概念及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风险的概念及特征第16页
    2.2 文献综述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及其控制研究综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商业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研究综述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对相关文献的评述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理论基础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风险管理理论第22-23页
3 商业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-31页
    3.1 宏观因素第23-25页
    3.2 专利权因素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出质企业因素第26-28页
    3.4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准入性指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判定性指标第28-31页
4 基于BP神经网络法对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识别第31-45页
    4.1 风险预警标准的确立第31页
    4.2 BP神经网络法下的模型构建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BP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激活函数的选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输入/输出数据的预处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学习算法的改进第34-35页
    4.3 预警指标的正态性检验第35-36页
    4.4 主成分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主成分的抽取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主成分的正态性检验第40页
    4.5 风险状况的警度判断第40-41页
    4.6 风险预警模型的仿真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参数的设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仿真结果的分析第41-45页
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识别第45-59页
    5.1 模糊评价法及熵权法的数学原理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糊评价法的数学原理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熵权法的数学原理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模糊评价法的应用案例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案例一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案例二第52-56页
    5.3 模糊评价法对质押贷款风险识别的评述第56-59页
6 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控制研究第59-63页
    6.1 商业银行层面第59-60页
    6.2 出质企业层面第60页
    6.3 政府层面第60-62页
    6.4 中介机构层面第62-63页
7 总结第63-65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63页
    7.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1页
附录第71-85页
    附表1 主成分因子与风险判定值第71-75页
    附录2 调查问卷第75-81页
    附录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型运算程序第81-83页
    附录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MATLAB运算程序第83-85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影响的计量研究
下一篇:政策力度、政策工具组合与区域创新绩效--基于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