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油菜素甾醇(BRs)对杂交水稻籽粒充实过程及产量、品质的生理效应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缩略词表第11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9页
    1 籽粒灌浆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杂交水稻灌浆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光合产物对水稻灌浆的影响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激素对水稻灌浆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  2 油菜素甾醇(BRs)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油菜素甾醇(BRs)的生理作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油菜素甾醇(BRs)与其他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第16-18页
    3 油菜素甾醇(BRs)对水稻生长的调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促使水稻株高伸长,改变叶夹角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提高光合产物的转运和吸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第18-19页
    4 本试验研究目的意义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4.2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4.3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1-29页
第二章 BRs对杂交水稻灌浆期籽粒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的影响第29-49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测定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籽粒灌浆动态曲线及参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籽粒可溶性淀粉积累动态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籽粒内源激素平衡的差异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籽粒激素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可溶性淀粉积累速率的关系第40-44页
    3 讨论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BRs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BRs对杂交水稻淀粉积累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6-49页
第三章 BRs对杂交水稻灌浆期籽粒淀粉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第49-59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测定方法第50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籽粒淀粉晶体形成动态变化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籽粒结晶度与直链淀粉、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关系第55-56页
    3 讨论第56-5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7-59页
第四章 BRs对杂交水稻灌浆期植株光合物质、氮素积累利用的影响第59-77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分析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计算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花后叶片光合特性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植株NSC积累转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器官NSC、氮素转运量及NSC/N比例第69-71页
    3 讨论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BRs对杂交水稻灌浆期植株光合效应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BRs对杂交水稻灌浆期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第72-7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4-77页
第五章 BRs对杂交水稻成熟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77-95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测定方法第7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78-8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产量构成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主要稻米品质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RVA特征值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米粉XRD图谱第87-89页
    3 讨论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BRs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BRs对杂交水稻成熟期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BRs对杂交水稻RVA特征谱及淀粉晶体特性的影响第90-9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2-95页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95-99页
    1 讨论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BRs与杂交水稻产量、品质形成的关系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BRs对杂交水稻光合效应、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BRs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第95-96页
    2 结论第96-97页
    3 创新点及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创新点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第97-9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8-99页
致谢第99-10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种植密度对机插粳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内部气象因子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遥感与模型耦合的区域小麦生长监测预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