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分析 | 第13-28页 |
2.1 决策支持系统(DSS)简介 | 第13-16页 |
2.1.1 DSS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3-14页 |
2.1.2 DSS的基本架构 | 第14-15页 |
2.1.3 DSS的发展和趋势 | 第15-16页 |
2.2 决策支持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| 第16-19页 |
2.2.1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介绍 | 第16-17页 |
2.2.2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介绍 | 第17-19页 |
2.2.3 决策支持系统在生态建设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| 第19页 |
2.3 生态县建设基本理论 | 第19-28页 |
2.3.1 生态规划 | 第19-20页 |
2.3.2 生态县 | 第20-21页 |
2.3.3 生态县建设规划 | 第21-25页 |
2.3.4 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的分析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| 第28-33页 |
3.1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8-31页 |
3.1.1 系统开发目的 | 第28页 |
3.1.2 系统设计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1.3 系统总体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1.4 系统主要开发内容 | 第30-31页 |
3.2 系统的开发工具 | 第31-33页 |
3.2.1 系统开发语言 | 第31页 |
3.2.2 数据库平台 | 第31页 |
3.2.3 GIS平台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研究区域分析 | 第33-46页 |
4.1 平江县概况 | 第33-40页 |
4.1.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| 第33-35页 |
4.1.2 自然资源状况 | 第35-37页 |
4.1.3 生态环境状况 | 第37-40页 |
4.2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框架 | 第40-43页 |
4.2.1 建设范围 | 第40页 |
4.2.2 时间框架 | 第40页 |
4.2.3 结构框架 | 第40页 |
4.2.4 建设目标 | 第40-43页 |
4.3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1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有利因素 | 第43-44页 |
4.3.2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制约因素 | 第44页 |
4.4 数据采集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| 第46-72页 |
5.1 数据库设计 | 第46-56页 |
5.1.1 数据库设计原则 | 第46-47页 |
5.1.2 数据库的安全设计 | 第47页 |
5.1.3 空间数据库设计 | 第47-49页 |
5.1.4 属性数据库设计 | 第49-53页 |
5.1.5 指标体系数据库设计 | 第53页 |
5.1.6 建设项目数据库设计 | 第53页 |
5.1.7 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| 第53-55页 |
5.1.8 论坛数据库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2 模型库设计 | 第56-61页 |
5.2.1 模型库简介 | 第56-57页 |
5.2.2 模型库的管理 | 第57-59页 |
5.2.3 社会经济预测模型 | 第59-60页 |
5.2.4 环境预测模型 | 第60-61页 |
5.3 系统的功能实现效果及应用 | 第61-72页 |
5.3.1 平江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公众信息平台 | 第61-65页 |
5.3.2 用户的登录和管理 | 第65-66页 |
5.3.3 GIS决策支持界面 | 第66-68页 |
5.3.4 决策模型界面 | 第68页 |
5.3.5 数据共享界面 | 第68-70页 |
5.3.6 建设项目管理界面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、创新点及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73页 |
6.3 思考和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作者介绍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