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图目录 | 第8-9页 |
表目录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基于图像的凝视绘制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基于模型的凝视绘制技术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工作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内容组织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·引言 | 第16页 |
·人眼的生理结构 | 第16-18页 |
·视敏度 | 第18-21页 |
·空间分辨率对视敏度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亮度对视敏度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基于非线性金字塔的凝视绘制算法 | 第22-33页 |
·引言 | 第22页 |
·基于非线性金字塔的中心凹滤波算法 | 第22-28页 |
·视敏度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计算空间变化的Gaussian核函数 | 第24-25页 |
·Mipmap金字塔的建立 | 第25页 |
·Gaussian核函数和Mipmap金字塔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·非线性Mipmap插值 | 第26-28页 |
·结果 | 第28-30页 |
·凝视点变化的视敏度模拟 | 第28-29页 |
·视距变化时的视敏度模拟 | 第29-30页 |
·亮度变化的视敏度模拟 | 第30页 |
·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基于薄透镜的非均匀采样凝视绘制技术 | 第33-49页 |
·引言 | 第33页 |
·薄透镜系统 | 第33-36页 |
·传统的透镜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本文的透镜模型 | 第35-36页 |
·样本点选取 | 第36-38页 |
·深度剥离(depth peeling) | 第38-39页 |
·求交计算 | 第39-40页 |
·深度值转换 | 第39-40页 |
·求交算法 | 第40页 |
·高斯权重插值 | 第40-41页 |
·具体技术实现 | 第41页 |
·结果 | 第41-47页 |
·同一深度不同凝视点的效果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深度的凝视点效果比较 | 第43页 |
·不同透镜半径的凝视效果比较 | 第43-46页 |
·不同透镜采样率的效果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·本文的工作总结 | 第49-50页 |
·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