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框架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| 第15-21页 |
2.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 | 第15-16页 |
2.2 互联网金融的类别及模式 | 第16-18页 |
2.3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业务和规模 | 第18-21页 |
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| 第21-24页 |
3.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区别 | 第21-22页 |
3.2 商业银行面临的具体冲击和挑战 | 第22-24页 |
3.2.1 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弱化 | 第22页 |
3.2.2 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源头受到影响 | 第22-23页 |
3.2.3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面临冲击和变革 | 第23-24页 |
第4章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对比和战略选择 | 第24-30页 |
4.1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对比 | 第24-27页 |
4.1.1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优势 | 第24页 |
4.1.2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劣势 | 第24-25页 |
4.1.3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 | 第25-27页 |
4.2 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| 第27-30页 |
第5章 从博弈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合作 | 第30-34页 |
5.1 构建基础博弈论模型 | 第30-32页 |
5.2 博弈模型衍生出的实践意义 | 第32-34页 |
第6章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措施 | 第34-37页 |
6.1 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互联网思维的运营模式 | 第34-35页 |
6.1.1 因地制宜地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| 第34页 |
6.1.2 以客户为导向建立互联网金融服务 | 第34-35页 |
6.2 与互联网金融展开合作以实现双赢 | 第35页 |
6.3 与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 | 第35-37页 |
第7章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实例分析 | 第37-42页 |
7.1 蚂蚁金服的发展历程 | 第37-38页 |
7.2 蚂蚁金服的业务板块 | 第38-39页 |
7.3 互联网金融未来方向 | 第39页 |
7.4 蚂蚁金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7.4.1 余额宝在理财领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7.4.2 网商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| 第40页 |
7.5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合作 | 第40-42页 |
第8章 结论 | 第42-43页 |
8.1 宏观角度结论 | 第42页 |
8.2 微观角度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