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--以长三角地区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2.1 反腐败的相关概念 | 第11-13页 |
2.1.1 中西方腐败概念的演进与区别 | 第11-12页 |
2.1.2 反腐败的任务和对象 | 第12-13页 |
2.2 反腐败的经典理论 | 第13-17页 |
2.2.1 权力制衡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2.2 亨廷顿腐败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2.3 寻租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3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4 小结 | 第19-20页 |
3 理论分析 | 第20-30页 |
3.1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| 第20-22页 |
3.2 第一阶段:运动式反腐与制度反腐相结合 | 第22-24页 |
3.3 第二阶段:运用市场化理论治理腐败 | 第24-25页 |
3.4 第三阶段:进一步开展制度反腐 | 第25-26页 |
3.5 第四阶段:以网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反腐 | 第26-28页 |
3.6 小结 | 第28-30页 |
4 模型构建 | 第30-34页 |
4.1 研究方法 | 第30页 |
4.2 指标解释 | 第30-31页 |
4.3 数据来源 | 第31页 |
4.4 路径分析图 | 第31-34页 |
5 实证分析 | 第34-39页 |
5.1 模型运算及修正 | 第34-37页 |
5.2 修正模型及其数据解读 | 第37页 |
5.3 模型评估和理论解释 | 第37-39页 |
6 总结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