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开间连栋温室结构的受力分析与优化设计
摘要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国内连栋温室发展概述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3 连栋温室结构研究基本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.1 国外对连栋温室结构的研究情况 | 第9-10页 |
1.3.2 国内对连栋温室结构的研究情况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2 连栋温室钢结构设计 | 第12-20页 |
2.1 设计概况 | 第12-14页 |
2.1.1 地理气候特征 | 第12页 |
2.1.2 温室结构形式 | 第12-14页 |
2.2 温室主体结构构件设计 | 第14-19页 |
2.2.1 温室结构单元 | 第14-15页 |
2.2.2 柱子 | 第15页 |
2.2.3 桁架 | 第15-16页 |
2.2.4 水槽支座 | 第16-18页 |
2.2.5 水槽(天沟) | 第18页 |
2.2.6 屋架 | 第18页 |
2.2.7 外遮阳骨架 | 第18-19页 |
2.3 连栋温室整体结构 | 第19-20页 |
3 连栋温室结构荷载计算 | 第20-28页 |
3.1 温室结构荷载分类及传力途径 | 第20页 |
3.1.1 荷载分类 | 第20页 |
3.1.2 荷载传力途径 | 第20页 |
3.2 温室荷载计算 | 第20-26页 |
3.2.1 永久荷载(恒载) | 第20-21页 |
3.2.2 雪荷载 | 第21-22页 |
3.2.3 风荷载 | 第22-25页 |
3.2.4 屋面均布活载和作物吊载 | 第25-26页 |
3.2.5 地震作用 | 第26页 |
3.3 荷载组合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3.1 极限状态设计 | 第26-27页 |
3.3.2 荷载组合结果 | 第27-28页 |
4 基于ANSYS的连栋温室钢结构受力分析 | 第28-43页 |
4.1 有限元法概述 | 第28页 |
4.2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28-29页 |
4.3 连栋温室结构计算模型的确定 | 第29-31页 |
4.3.1 结构计算模型确定的规则 | 第29页 |
4.3.2 温室结构模型的确定 | 第29-31页 |
4.4 结构模型在ANSYS中的建立 | 第31-35页 |
4.4.1 工程分析名称确定 | 第31页 |
4.4.2 单元类型的确定及相关参数输入 | 第31-33页 |
4.4.3 结构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5页 |
4.5 基于ANSYS的结构模型受力分析 | 第35-43页 |
4.5.1 结构模型加载模拟分析 | 第35-42页 |
4.5.2 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5 基于ANSYS的连栋温室钢结构优化设计 | 第43-51页 |
5.1 结构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 | 第43-46页 |
5.2 优化设计在ANSYS中的实现 | 第46-48页 |
5.2.1 ANSYS优化设计中的相关概念 | 第46-47页 |
5.2.2 ANSYS中结构优化设计的步骤 | 第47-48页 |
5.3 基于ANSYS的温室结构优化 | 第48-51页 |
5.3.1 温室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 | 第48-49页 |
5.3.2 温室结构的优化 | 第49-50页 |
5.3.3 温室结构细部的优化 | 第50-5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1页 |
6.2 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Abstract | 第56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