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1. 绪论 | 第15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9-21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2.2 研究框架 | 第19-21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4 创新及不足 | 第22-24页 |
1.4.1 本文创新 | 第22-23页 |
1.4.2 本文不足 | 第23-24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24-31页 |
2.1 股价泡沫的存在性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2 股价泡沫的生成机理研究 | 第25-27页 |
2.2.1 关于投资者预期 | 第25-26页 |
2.2.2 关于市场有效性 | 第26页 |
2.2.3 关于外生因素 | 第26-27页 |
2.3 股价泡沫度量研究 | 第27-29页 |
2.4 文献综述总结 | 第29-31页 |
3. 理论基础 | 第31-41页 |
3.1 股价泡沫生成机理 | 第31-36页 |
3.1.1 股价泡沫内涵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1.2 股价泡沫演变周期 | 第32-33页 |
3.1.3 股价泡沫分析理论 | 第33-36页 |
3.2 股价泡沫简单测度方法 | 第36-38页 |
3.2.1 泡沫系数法 | 第36-37页 |
3.2.2 托宾Q估计法 | 第37页 |
3.2.3 市盈率估计法 | 第37-38页 |
3.3 本文检验方法 | 第38-41页 |
3.3.1 马尔科夫域变模型 | 第38-40页 |
3.3.2 GARCH族VaR检测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 实证分析 | 第41-64页 |
4.1 变量选择 | 第41-42页 |
4.1.1 被解释变量 | 第41页 |
4.1.2 解释变量 | 第41-42页 |
4.2 样本说明及数据处理 | 第42-43页 |
4.2.1 样本说明 | 第42-43页 |
4.2.2 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43页 |
4.3 马尔科夫域变模型检验 | 第43-51页 |
4.3.1 模型构建 | 第43-45页 |
4.3.2 单位根检验 | 第45页 |
4.3.3 协整检验 | 第45-48页 |
4.3.4 泡沫状态概率检验 | 第48-51页 |
4.4 基于历史数据与GARCH族VAR方法的股价泡沫计算 | 第51-58页 |
4.4.1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的ARCH检验 | 第52页 |
4.4.2 基于GARCH族模型的实证研究 | 第52-54页 |
4.4.3 基于GARCH族模型的股指泡沫计算 | 第54-58页 |
4.5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8-64页 |
4.5.1 银行股股指存在泡沫状态 | 第59页 |
4.5.2 马尔科夫域内转换模型进行泡沫存在性预测的适用性分析 | 第59-62页 |
4.5.3 银行股股指泡沫与A股股指泡沫的比较 | 第62-64页 |
5. 结论建议 | 第64-70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64-68页 |
5.1.1 马尔科夫域变模型适合在市场趋势明确时期预测泡沫存在性 | 第64-65页 |
5.1.2 银行股存在股价泡沫状态 | 第65页 |
5.1.3 银行股股指泡沫与A股股指的泡沫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| 第65页 |
5.1.4 银行股股指泡沫存续期与A股泡沫存续期存明显差异 | 第65-66页 |
5.1.5 市场处于反转时期时,银行股相对泡沫大于A股相对泡沫 | 第66-67页 |
5.1.6 银行股股指具有涨跌对称的风险特征且与A股股指风险特征存在差异 | 第67-68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68-70页 |
5.2.1 对投资者的建议 | 第68页 |
5.2.2 对监管者的建议 | 第68-69页 |
5.2.3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