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半通缝连梁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1章 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连梁的作用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小跨高比连梁的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跨高比连梁受力机理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连梁设计的一般原则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连梁在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钢筋混凝土连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钢板混凝土连梁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普通配筋双连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新型可更换连梁第20-24页
    1.3 我国规范采用的连梁设计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27-30页
第2章 ABAQUS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30-44页
    2.1 ABAQUS简介第30-31页
    2.2 ABAQUS非线性分析简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非线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边界非线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几何非线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第32页
    2.3 混凝土力学行为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轴荷载下的混凝土力学行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力学行为第33-34页
    2.4 ABAQUS中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定义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混凝土拉伸强化的定义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混凝土压缩行为的定义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混凝土损伤与刚度恢复的定义第36-37页
    2.5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计算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混凝土应力—应变关系的选取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混凝土非弹性应变和开裂应变的计算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计算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混凝土其他参数的取值第4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3章 半通缝连梁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44-56页
    3.1 有限元模型设计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件尺寸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件配筋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单元的选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试件材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材料本构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边界条件和载荷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网格划分第46-47页
    3.2 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7-48页
    3.3 低周反复加载对比三种连梁的抗震性能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承载能力对比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延性对比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刚度退化对比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耗能对比第53-5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4章 半通缝连梁参数分析第56-80页
    4.1 开缝高度对半通缝连梁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承载能力对比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延性对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刚度退化对比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耗能对比第61-62页
    4.2 跨高比对半通缝连梁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承载能力对比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延性对比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刚度退化对比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耗能对比第67-68页
    4.3 配置交叉斜筋对半通缝连梁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承载能力对比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延性对比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刚度退化对比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耗能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 4.4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取对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承载能力对比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延性对比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刚度退化对比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耗能对比第76-7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7-80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0-8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1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8页
附录第88-9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0-91页
    一、论文发表第90页
    二、科研方面获奖情况第90-91页
致谢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应力应变场分析
下一篇:某车间楼板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方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