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海工程后评价与潮滩资源再生能力研究
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其他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潮滩资源再生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研究工作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. 围海工程后评价 | 第19-36页 |
·围海工程后评价的概念和原则 | 第19-21页 |
·概念 | 第19页 |
·原则 | 第19-21页 |
·围海工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4页 |
·过程评价 | 第21页 |
·经济评价 | 第21-22页 |
·影响评价 | 第22-23页 |
·目标评价 | 第23-24页 |
·可持续性评价 | 第24页 |
·围海工程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| 第24-30页 |
·对比法 | 第24-25页 |
·数值模拟法 | 第25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25-27页 |
·逻辑框架法 | 第27-30页 |
·围海工程后评价的主要指标 | 第30-33页 |
·围海工程后评价的基本程序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. 围海工程后评价实例 | 第36-62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36-39页 |
·工程位置及规模 | 第36-38页 |
·工程区域水文、气象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过程评价 | 第39-45页 |
·前期工作评价 | 第39-40页 |
·建设实施评价 | 第40-44页 |
·运行管理评价 | 第44-45页 |
·经济评价 | 第45-48页 |
·财务评价 | 第45-46页 |
·国民经济评价 | 第46-48页 |
·影响评价 | 第48-52页 |
·社会影响评价 | 第48-49页 |
·环境影响评价 | 第49-51页 |
·水土保持影响评价 | 第51-52页 |
·目标评价 | 第52-59页 |
·可持续性评价 | 第59-60页 |
·外部条件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内部条件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 | 第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·主要评价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61-62页 |
4. 潮滩资源再生能力研究 | 第62-93页 |
·潮滩资源再生能力的概念 | 第62页 |
·潮滩资源再生能力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62-64页 |
·围海前后水动力分析 | 第64-86页 |
·水动力模型 | 第64-73页 |
·围海前后潮流对比 | 第73-86页 |
·围海前后潮滩冲淤分析 | 第86-91页 |
·围海前潮滩地形 | 第86-87页 |
·围海前后地形对比 | 第87-91页 |
·潮滩资源再生能力分析预测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5.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6页 |
·本文主要结论 | 第93-95页 |
·展望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