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 | 第12-18页 |
2.1 家庭教育的涵义及类型 | 第12-13页 |
2.2 道德教育的涵义 | 第13-14页 |
2.3 传统家庭教育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4 现代家庭教育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| 第15-1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对传统家庭教育的解析构建 | 第18-26页 |
3.1 德育为本的传统家教理念 | 第18-22页 |
3.1.1 德育的重要性 | 第18-19页 |
3.1.2 德育的基本内容及表现 | 第19-22页 |
3.2“全面发展”的传统家教理念 | 第22-23页 |
3.3 传统家教中良好家风的传承 | 第23-25页 |
3.3.1 良好家风的作用 | 第23-25页 |
3.3.2 传统家教中家风的构建 | 第2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现代家庭教育对传统家庭教育的镜鉴分析 | 第26-38页 |
4.1 现代家庭教育的失衡现状 | 第26-31页 |
4.1.1 现代家庭教育职能的弱化 | 第26页 |
4.1.2 现代家庭教育育德功能的缺失 | 第26-31页 |
4.2 现代家庭教育现状多重原因解读 | 第31-35页 |
4.2.1 家庭微型化趋势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4.2.2 家庭教育的主导者自身发育不够全面 | 第32-33页 |
4.2.3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分功利化 | 第33-35页 |
4.3 传统家庭教育精华的借鉴意义 | 第35-37页 |
4.3.1 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| 第35-36页 |
4.3.2 有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理想的养成 | 第36页 |
4.3.3 有助于控制环境影响中的不良因素 | 第36-3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构建现代良好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| 第38-56页 |
5.1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| 第38-41页 |
5.1.1 增强家庭育德能力 | 第38-39页 |
5.1.2 发挥隐性教育的影响力 | 第39-41页 |
5.2 完善社会治理工作 | 第41-52页 |
5.2.1 落实并拓展家庭教育规划纲要,补强育德内容 | 第41-47页 |
5.2.2 构建管理家庭教育的社会组织 | 第47-48页 |
5.2.3 加强家庭德育的宣传工作 | 第48-52页 |
5.3 互补校园教育优势 | 第52-54页 |
5.3.1 创建完善科学的家长学校 | 第52-54页 |
5.3.2 平衡发展与开设德育类与智育类课程 | 第5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