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7页 |
1.1 胚胎干细胞的简介 | 第12-17页 |
1.1.1 胚胎干细胞 | 第12页 |
1.1.2 胚胎干细胞的起源 | 第12-14页 |
1.1.3 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分子基础 | 第14-17页 |
1.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 | 第17-18页 |
1.3 胚胎干细胞的信号通路 | 第18-30页 |
1.3.1 LIF/JAK/Stat3信号通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 | 第18-20页 |
1.3.2 经典的Wnt/β-catenin信号通路 | 第20-23页 |
1.3.3 FGF/MEK/ERK信号通路 | 第23-25页 |
1.3.4 TGF-β/SMAD信号通路 | 第25-26页 |
1.3.5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| 第26-27页 |
1.3.6 mTOR信号通路的发现及特点 | 第27-30页 |
1.4 线粒体对多能干细胞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1.4.1 线粒体的简介 | 第30-31页 |
1.4.2 线粒体基因组DNA | 第31页 |
1.4.3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其复制 | 第31-34页 |
1.5 Crispr/Cas9技术的简介 | 第34-37页 |
1.5.1 Crispr/Cas9技术的发现 | 第34页 |
1.5.2 Crispr/Cas9技术的作用原理 | 第34-35页 |
1.5.3 Crispr/Cas9技术的应用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37-47页 |
2.1 材料和试剂 | 第37-42页 |
2.1.1 仪器和设备 | 第37-38页 |
2.1.2 试剂 | 第38-39页 |
2.1.3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39-41页 |
2.1.4 引物序列 | 第41-4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42-47页 |
2.2.1 细胞培养 | 第42页 |
2.2.2 SiRNA转染 | 第42-43页 |
2.2.3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、实时定量qPCR | 第43-45页 |
2.2.4 细胞总基因组提取 | 第45页 |
2.2.5 质粒提取 | 第45页 |
2.2.6 慢病毒包装 | 第45-46页 |
2.2.7 病毒感染 | 第46页 |
2.2.8 Mitotracker定量线粒体总量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7-76页 |
3.1 mTOR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及其多能性影响研究 | 第47-52页 |
3.1.1 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增殖 | 第47-48页 |
3.1.2 siRNA激活mTOR信号通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1.3 siRNA激活mTOR对多能性分子标记转录水平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2 线粒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影响 | 第52-63页 |
3.2.1 线粒体基因中筛选维持和重塑多能性的调控者 | 第53-57页 |
3.2.2 验证PGC1家族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维持和重塑作用 | 第57-60页 |
3.2.3 线粒体对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重塑的机制 | 第60-63页 |
3.3 Crispr/Cas9敲除PGC1a | 第63-74页 |
3.3.1 Lenti-V2-sg PGC1a的分子克隆 | 第63-69页 |
3.3.2 Cripr/Cas9敲除细胞系的筛选 | 第69-74页 |
3.4 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