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2-20页 |
(一)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、选题的背景 | 第12页 |
2、选题的目的 | 第12页 |
3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二)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2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(三)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 | 第15-16页 |
1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2、理论工具 | 第15-16页 |
(四)研究结构和论文框架 | 第16-18页 |
(五)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1、创新点 | 第18页 |
2、研究中的不足 | 第18-20页 |
二、工业经济运行与政府行为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4页 |
(一)工业经济运行的内涵、特征及其对政府行为的要求 | 第20-22页 |
1、工业经济运行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2、工业经济运行的特征 | 第21页 |
3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对政府行为的要求 | 第21-22页 |
(二)政府行为的职能及其在工业经济运行的具体体现 | 第22-24页 |
1、政府行为的职能 | 第22页 |
2、政府行为在工业经济运行的具体体现 | 第22-24页 |
三、河南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历史脉络及政府行为变迁的特点 | 第24-30页 |
(一)政府行为参与工业经济运行的历史脉络 | 第24-26页 |
1、初步建成工业体系时期政府计划主导特征凸显(1949—1965) | 第24-25页 |
2、政治斗争加剧干扰工业经济发展(1966—1978) | 第25页 |
3、改革开放后政府行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(1979—1997) | 第25-26页 |
4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推动新型工业化探索(1998至今) | 第26页 |
(二)政府行为变迁特点 | 第26-30页 |
1、主要受历史、外部环境、政府职能定位、所处阶段等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2、主要特点表现为主动调整与被动应对共同作用 | 第28-29页 |
3、主要规律表现为坚持以市场化和创新性作为调整方向 | 第29-30页 |
四、当前河南省工业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的具体体现 | 第30-35页 |
(一)工业经济良性运行中政府合理行为的推动 | 第30-32页 |
1、制定发展战略、规划、方案 | 第30页 |
2、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 | 第30-31页 |
3、业务指导和培训 | 第31页 |
4、收集问题、制定政策并开展专项行动 | 第31-32页 |
(二)工业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失范的制约 | 第32-35页 |
1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政策不当 | 第32-33页 |
2、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序不够 | 第33页 |
3、工业布局聚集效应弱 | 第33-35页 |
五、政府行为制约工业经济良性运行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9页 |
(一)发展理念落后,工业发展认知不到位 | 第35页 |
1、过度保护传统行业, 环保理念滞后 | 第35页 |
2、部分领导干部存在“重招商、轻运行”观念 | 第35页 |
(二)政绩考核体系不健全 | 第35-36页 |
1、GDP、财政收入等指标仍是主要考核手段 | 第35-36页 |
2、对于工业经济决策失误容忍度较高 | 第36页 |
3、政策后评估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| 第36页 |
(三)缺乏对失范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,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| 第36-37页 |
1、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| 第36-37页 |
2、责任追究力度不大 | 第37页 |
(四)工业经济运行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 | 第37-39页 |
1、工业经济运行管理人才缺乏 | 第37页 |
2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有待升级 | 第37-39页 |
六、优化工业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的对策 | 第39-43页 |
(一)强化政府发展理念转变,着重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| 第39页 |
1、树立工业强省意识 | 第39页 |
2、树立市场经济理念 | 第39页 |
(二)完善监督考核机制,加大对政府失范行为的约束力度 | 第39-40页 |
1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| 第39-40页 |
2、做好政府行为失范责任追究的配套工作 | 第40页 |
(三)通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治理过剩产能 | 第40-41页 |
1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| 第40-41页 |
2、加快治理产能过剩 | 第41页 |
(四)科学优化产业布局,着力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| 第41-43页 |
1、通过特色产业集聚推进工业基地建设 | 第41页 |
2、优化产业集聚区管理,推动集聚区良性运行 | 第41-43页 |
七、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