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弱围岩高强锚注耦合支护技术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12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页 |
1 绪论 | 第14-18页 |
1.1 研究意义及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2.1 软岩支护理论发展 | 第15-16页 |
1.2.2 软岩支护技术发展 | 第16页 |
1.2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工程概况 | 第18-23页 |
2.1 井田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.1 井田地质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.2 矿井瓦斯、煤尘和煤层自燃情况 | 第19页 |
2.1.3 矿井开采方式、工艺 | 第19页 |
2.2 4606材料巷工程概况 | 第19-22页 |
2.2.1 4606工作面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.2 工作面地质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2.3 原支护方案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3 现场监测及破坏机制分析 | 第23-37页 |
3.1 现场监测内容 | 第23-27页 |
3.1.1 钻孔窥视仪探测围岩破碎范围 | 第23-25页 |
3.1.2 巷道围岩表面收敛监测 | 第25-26页 |
3.1.3 巷道围岩内部位移监测 | 第26页 |
3.1.4 锚杆载荷监测 | 第26-27页 |
3.2 现场监测结果 | 第27-33页 |
3.2.1 钻孔电视探测结果 | 第27-32页 |
3.2.2 巷道围岩表面收敛监测结果 | 第32页 |
3.2.3 巷道围岩内部位移监测结果 | 第32-33页 |
3.2.4 锚杆受力监测结果 | 第33页 |
3.3 破坏机制研究及控制研究 | 第33-36页 |
3.3.1 三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| 第33-35页 |
3.3.2 软弱破碎岩层巷道围岩控制措施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围岩力学性能及锚注支护参数研究 | 第37-59页 |
4.1 岩石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1.1 岩石微观结构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1.2 岩石矿物成分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围岩膨胀性测试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2.1 膨胀性测试方法 | 第39-40页 |
4.2.2 膨胀性测试计算公式 | 第40页 |
4.2.3 膨胀性测试结果 | 第40-42页 |
4.3 水泥凝结时间对比试验研究 | 第42-45页 |
4.3.1 试验步骤及判别标准 | 第42页 |
4.3.2 试验结果统计 | 第42-44页 |
4.3.3 主要结论 | 第44-45页 |
4.4 水泥-水玻璃配比试验研究 | 第45-52页 |
4.4.1 试验目的 | 第45页 |
4.4.2 试验概况 | 第45-46页 |
4.4.3 试验内容 | 第46-51页 |
4.4.4 主要结论 | 第51-52页 |
4.5 注浆前后锚杆锚索锚固性能现场试验 | 第52-56页 |
4.5.1 注浆锚杆锚固性能试验 | 第52-54页 |
4.5.2 高强锚索锚固性能试验 | 第54-55页 |
4.5.3 现场试验结果总结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6 锚注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确定 | 第56-58页 |
4.6.1 浆液及配比 | 第56页 |
4.6.2 注浆压力及注浆量 | 第56页 |
4.6.3 注浆工艺 | 第56-5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5 高强锚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| 第59-68页 |
5.1 数值模拟软件ABAQUS介绍 | 第59页 |
5.2 锚注支护方案设计 | 第59-61页 |
5.2.1 锚注支护方案设计 | 第59-61页 |
5.3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| 第61-62页 |
5.3.1 计算模型建立 | 第61-62页 |
5.3.2 岩石力学参数选取 | 第62页 |
5.3.3 模拟方案的确定 | 第62页 |
5.4 原支护方案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2-63页 |
5.5 锚注支护方案数值模拟 | 第63-67页 |
5.5.1 方案一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3-64页 |
5.5.2 方案二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4-65页 |
5.5.3 方案三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5页 |
5.5.4 方案四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5-66页 |
5.5.5 方案五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6页 |
5.5.6 各支护方案支护效果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高强锚注现场试验研究 | 第68-84页 |
6.1 新型注浆材料及设备引进 | 第68页 |
6.2 支护方案整体布置 | 第68-69页 |
6.3 现场锚注支护方案实施及监测 | 第69-81页 |
6.3.1 地质雷达探测结果 | 第69-71页 |
6.3.2 围岩钻孔窥视探测结果 | 第71-74页 |
6.3.3 巷道围岩表面收敛监测结果 | 第74-77页 |
6.3.4 巷道围岩内部位移监测结果 | 第77-78页 |
6.3.5 拱架受力监测结果 | 第78页 |
6.3.6 锚杆、锚索受力监测结果 | 第78-81页 |
6.4 围岩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| 第81-8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7 结论 | 第84-86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附件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