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研究
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导论第14-18页
    (一)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历史分析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文献分析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比较分析法第17-18页
一、近代中国抵押权的涵义与性质的演进第18-28页
    (一) 近代中国抵押权涵义的演进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《大清民律草案》中抵押权的涵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大理院时期抵押权的涵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《民国民律草案》中抵押权的涵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《中华民国民法》中抵押权的涵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5、近代中国抵押权涵义的演进趋向第21-22页
    (二) 近代中国抵押权性质的演进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物权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从属性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其他性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、近代中国抵押权性质的演进趋向第27-28页
二、近代中国抵押权取得与效力制度的演进第28-40页
    (一) 近代中国抵押权取得制度的演进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设定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标的物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抵押合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抵押登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、近代中国抵押权取得制度的演进趋向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 近代中国抵押权效力制度的演进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所担保之债权范围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所及于标的物之范围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各参与人之权利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、近代中国抵押权效力制度的演进趋向第39-40页
三、近代中国抵押权消灭制度的演进第40-49页
    (一) 近代中国抵押权实现的演进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实现条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实现方式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实现顺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实现效果第44-46页
    (二) 近代中国抵押权其他消灭方式的演进第46-47页
    (三) 近代中国抵押权消灭制度的演进趋向第47-49页
四、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的原因、特点与评价第49-58页
    (一) 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的原因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理论原因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实践原因第49-51页
    (二) 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的演进特点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条文数目在呈递减趋势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政府与法律家通力合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有选择的法律移植第52-53页
    (三) 对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的评价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的缺憾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近代中国抵押权制度演进的价值第54-58页
结论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个人简况第64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行政权对公民私域的介入
下一篇:司法公正实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