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行政权对公民私域的介入
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一、行政权对公民私域介入的基本理论 | 第13-21页 |
(一) 行政权的基本理论 | 第13-15页 |
1、行政权的内涵 | 第13页 |
2、行政权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3、行政权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(二) 公民私域的基本理论 | 第15-18页 |
1、公民私域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2、公民私域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(三) “介入”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1页 |
1、“介入”的内涵 | 第18页 |
2、“介入”的性质 | 第18-20页 |
3、“介入”的效能 | 第20-21页 |
二、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方式、范围与内容 | 第21-32页 |
(一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方式 | 第21-24页 |
1、行政立法权对公民私域的介入 | 第21-22页 |
2、行政执法权对公民私域的介入 | 第22-23页 |
3、行政司法权对公民私域的介入 | 第23-24页 |
(二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范围 | 第24-26页 |
1、行政权不能介入公民私域的范围 | 第25页 |
2、行政权可以介入公民私域的范围 | 第25-26页 |
(三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内容 | 第26-32页 |
1、对公民住宅的介入 | 第27-28页 |
2、对公民信息的介入 | 第28-30页 |
3、对公民财产的介入 | 第30-32页 |
三、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基本规制 | 第32-40页 |
(一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理念要求 | 第32-34页 |
1、遵循法治原则 | 第32-33页 |
2、尊重公民权利 | 第33页 |
3、规范行政权 | 第33-34页 |
(二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制度安排 | 第34-37页 |
1、完善必要的基本制度 | 第34-36页 |
2、完善必须的补救制度 | 第36-37页 |
(三) 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实践环节 | 第37-40页 |
1、提高公务员素质 | 第37-38页 |
2、讲究公务员语言艺术 | 第38-39页 |
3、明确公务员责任 | 第39-40页 |
四、行政权介入公民私域的法理思考 | 第40-45页 |
(一) 构建公民权利清单制度 | 第40-41页 |
1、倒逼规范执法 | 第40页 |
2、推动法治建设 | 第40-41页 |
3、指导公民维权 | 第41页 |
(二) 完善行政责任清单制度 | 第41-42页 |
1、切忌形式主义 | 第41-42页 |
2、探索实践经验 | 第42页 |
3、强化考评体系研究 | 第42页 |
(三) 明确权力与权利的边界 | 第42-45页 |
1、明确权力边界 | 第43-44页 |
2、明确权利边界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况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