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一 选题的意义 | 第7页 |
二 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7-9页 |
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股东以债权出资概述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债权出资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债权出资的分类 | 第11-15页 |
一 债券债权出资和一般债权出资 | 第12-13页 |
二 其他分类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债权出资的理论分析 | 第15-26页 |
第一节 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2页 |
一 信用理论——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 | 第15-16页 |
二 价值衡量理论——效率与安全之法价值衡量 | 第16-17页 |
三 法理基础 | 第17-19页 |
四 现物出资理论——债权出资适格性分析 | 第19-22页 |
第二节 债权出资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一 债权在近代生活中优越地位的体现 | 第22页 |
二 资本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| 第22-23页 |
三 出资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| 第23页 |
四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| 第23页 |
第三节 债权出资的风险 | 第23-26页 |
一 债权(实现)的不确定性 | 第24页 |
二 债权的意定性 | 第24页 |
三 债权的隐蔽性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债权出资的国外立法实践与启示 | 第26-32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实践 | 第26-27页 |
一 美国 | 第26-27页 |
二 英国 | 第27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实践 | 第27-30页 |
一 德国 | 第28-29页 |
二 法国 | 第29-30页 |
三 其他国家 | 第30页 |
第三节 国外债权出资立法实践的启示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我国债权出资的立法实践与总结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《公司法》中债权出资的考察 | 第32-33页 |
一 2005年《公司法》修订前 | 第32页 |
二 2005年《公司法》修订后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债权出资的其他立法实践 | 第33-35页 |
一 《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 | 第33页 |
二 其他规定及实践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我国债权出资立法实践的总结 | 第35-38页 |
一 我国现物出资立法特点及内在规律 | 第35-36页 |
二 关于我国债权出资制度若干思考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我国债权出资法律制度构建与完善 | 第38-48页 |
第一节 对公司的债权出资的规制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的规制 | 第39-48页 |
一 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的适用规制 | 第39-40页 |
二 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的程序规制 | 第40-43页 |
三 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的责任规制 | 第43-45页 |
四 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的风险防控 | 第45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