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一、课题来源 | 第7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概述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相关概念 | 第11-12页 |
一、关联担保 | 第11页 |
二、关联方的界定 | 第11页 |
三、关联担保与关联交易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类型 | 第12-14页 |
一、为公司大股东、控股股东提供担保 | 第12页 |
二、公司重组过程中的恶意担保 | 第12-13页 |
三、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| 第13页 |
四、上市公司互保形成担保链 | 第13-14页 |
五、利用担保公司进行关联担保 | 第14页 |
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合理性、合法性分析 | 第14-17页 |
一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合理性分析 | 第14-15页 |
二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合法性分析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关联担保的现状及原因 | 第17-21页 |
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关联担保的现状 | 第17页 |
一、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| 第17页 |
二、许多上市公司陷入“担保圈” | 第17页 |
三、关联担保中信息披露过于形式化 | 第17页 |
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不规范关联担保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一、股权及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| 第18页 |
二、政府对市场运行过分干预 | 第18页 |
三、诚信的缺失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关联担保产生的不利影响 | 第19-21页 |
一、损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 | 第19页 |
二、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| 第19页 |
三、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| 第19-20页 |
四、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及存在问题 | 第21-26页 |
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一、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1-22页 |
二、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2页 |
三、其他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相关规定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一、缺乏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系统性规定 | 第24页 |
二、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存在缺陷 | 第24-25页 |
三、不规范关联担保的事后救济有待完善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发达国家及地区关于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| 第26-30页 |
第一节 发达国家及地区关于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制度规定 | 第26-28页 |
一、美国对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6页 |
二、英国对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6-27页 |
三、法国对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7页 |
四、德国对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7页 |
五、我国台湾地区对公司关联担保的规定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对我国规制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启示 | 第28-30页 |
一、以公司法为主线,完善规制关联担保的法律体系 | 第28-29页 |
二、调整不合理的股权结构,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 | 第29页 |
三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,完善责任承担体系 | 第29-30页 |
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的完善 | 第30-37页 |
第一节 我国完善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0-31页 |
一、遵守公平原则,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利益 | 第30页 |
二、遵守平等的原则,为权利平等提供保障 | 第30页 |
三、遵守诚信原则,维护经营秩序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31-34页 |
一、应从立法上明确关联担保的相关概念 | 第31-32页 |
二、完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 | 第32-33页 |
三、完善股东质询权制度 | 第33页 |
四、完善股东大会瑕疵决议的撤销权制度 | 第33页 |
五、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3-34页 |
六、健全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责任体系 | 第34页 |
第三节 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与监督体系 | 第34-37页 |
一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| 第35页 |
二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| 第35页 |
三、加强股东诚信规范建设 | 第35-36页 |
四、建立多方监督体系 | 第36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