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13页 |
| ABSTRACT | 第13-17页 |
| 绪论 | 第17-30页 |
| 一、选题缘起 | 第17-20页 |
| 二、学术研究回顾 | 第20-27页 |
| 1、中国土改史研究的整体特点 | 第20-22页 |
| 2、山西土改史研究的特点 | 第22-25页 |
| 3、潞城土改史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| 三、本研究的问题意识 | 第27-30页 |
| 第一章 潞城土地改革的历史过程 | 第30-46页 |
| ·潞城土改的历史背景 | 第32-34页 |
| ·潞城土改前的土地占有情况 | 第34-36页 |
| ·开展减租减息,削弱封建剥削 | 第36-41页 |
| ·彻底进行土改,实现耕者有其田 | 第41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二章 老解放区的减租运动—以潞城二区为例 | 第46-65页 |
| ·从打通村干部思想工作入手 | 第47-49页 |
| ·先进带动一般:减租运动的深入开展 | 第49-50页 |
| ·减租运动中两种类型的村庄 | 第50-57页 |
| ·第一种类型:以辛安、西流为代表的先进村 | 第51-55页 |
| ·第二种类型,以沟东、下黄、薛家庄、上黄为代表的落后村 | 第55-57页 |
| ·减租运动中不同阶层思想的变化 | 第57-61页 |
| ·老区减租运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| 第61-64页 |
| ·如何启发群众觉悟的问题 | 第61-63页 |
| ·如何对待村干部的问题 | 第63页 |
| ·如何确定积极分子的问题 | 第63-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三章 从反奸清算到减租增资——潞城新区的减租运动 | 第65-81页 |
| ·反奸清算和减租清债运动在新区的推行 | 第65-67页 |
| ·新区减租运动的两个不同阶段 | 第67-73页 |
| ·酝酿阶段:以反奸为主的准备工作 | 第67-69页 |
| ·运动高峰:大规模的减租清债 | 第69-73页 |
| ·一个典型村庄的减租清债:以潞城北村为例 | 第73-80页 |
| ·潞城北村的基本特点概述 | 第73-74页 |
| ·北村的反奸清算与减租运动 | 第74-78页 |
| ·北村群运中的民众反映 | 第78-79页 |
| ·北村群运中的经验教训 | 第79-8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四章 1946-1947年的查田运动——以潞城四区为中心 | 第81-92页 |
| ·查田运动前的情况:农民没有彻底翻身 | 第81-86页 |
| ·查田运动的开展 | 第86-90页 |
| ·划分阶级成份与纠正干部工作作风相结合 | 第86-87页 |
| ·走向深入:向地主清算 | 第87-88页 |
| ·、团结并发动中农 | 第88-89页 |
| ·发动落后群众 | 第89-90页 |
| ·查田运动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90-9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第五章 潞城若干典型村庄的群众运动——基于南流、西坡和东旺三村的个案考察 | 第92-117页 |
| ·潞城三村群运前的基本情况 | 第96-98页 |
| ·潞城三村群运工作的开展 | 第98-108页 |
| ·南流村的群众运动 | 第99-102页 |
| ·西坡村的群众运动 | 第102-104页 |
| ·东旺村的群众运动 | 第104-108页 |
| ·三村群运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08-115页 |
| ·关于斗争果实的分配问题 | 第108-110页 |
| ·干群关系和干部作风问题 | 第110-113页 |
| ·运动中各种组织的发展问题:以东旺村为例 | 第113-11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| 第六章 土改中小人物的时代命运 | 第117-128页 |
| ·土改前后贫雇农的人生际遇 | 第117-121页 |
| ·让贫雇自己说话 | 第121-1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| 第七章 土改运动中的民众动员与斗争方式——以潞城五区的翻身实践为中心 | 第128-142页 |
| ·土改中地主阶级的反抗手段 | 第128-131页 |
| ·土改中多种形式的思想动员 | 第131-139页 |
| ·诉苦分析会 | 第131-132页 |
| ·辩论会 | 第132-133页 |
| ·土改中的口号、快板和小调 | 第133-139页 |
| ·积极分子的思想发动 | 第139-1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1-142页 |
| 结语:土地改革——“天翻地覆”的变动 | 第142-149页 |
| 一、潞城土地改革运动的阶段性和复杂性 | 第142-144页 |
| 二、张庄土改·潞城土改·中国土改 | 第144-146页 |
| 三、潞城土改的效应、意义和现实启示:一个延伸性的讨论 | 第146-1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9-1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55-156页 |
| 致谢 | 第156-157页 |
|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157-158页 |
| 承诺书 | 第158-1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