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手性化合物简介 | 第10页 |
·手性药物的介绍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手性芳基醇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手性芳基醇的开发途径 | 第12页 |
·手性芳基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| 第12-18页 |
·化学合成法 | 第13-15页 |
·生物催化合成法 | 第15-18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消旋体芳基邻二醇的合成 | 第20-32页 |
·引言 | 第2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化学试剂 | 第2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1-苯基-1,2-乙二醇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其他芳基邻二醇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芳基邻二醇的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气相色谱法 | 第23页 |
·芳基邻二醇的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1页 |
·以苯乙烯环氧化物为原料制备1-苯基-1,2-乙,二醇 | 第24页 |
·以苯乙烯为原料制备1-苯基-1,2-乙二醇 | 第24-25页 |
·其他芳基邻二醇的制备 | 第25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酵母的细胞培养以及生物还原反应 | 第32-42页 |
·引言 | 第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32-34页 |
·三种酵母细胞生长酶活以及干重系数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埃切毕赤酵母的培养优化 | 第33页 |
·埃切毕赤酵母整细胞催化不对称还原2-羟基苯乙酮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8页 |
·三种酵母细胞干重系数以及生长产酶情况 | 第34-37页 |
·微生物酶活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埃切毕赤酵母细胞的培养优化 | 第38-40页 |
·培养基pH值的优化 | 第38页 |
·细胞的发酵时间的优化 | 第38-39页 |
·摇床转速的优化 | 第39-40页 |
·埃切毕赤酵母整细胞催化不对称还原2-羟基苯乙酮 | 第40-41页 |
·底物助溶剂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反应体系pH值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化学-酶法制备手性芳基邻二醇 | 第42-58页 |
·引言 | 第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42页 |
·实验分析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43-44页 |
·NBS化学氧化1-苯基乙二醇为羟基苯乙酮 | 第44页 |
·其它芳基邻二醇的氧化反应 | 第44页 |
·化学-酶法的偶联反应 | 第44页 |
·化学氧化反应后底物处理 | 第44页 |
·生物相容性实验探索 | 第44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4-54页 |
·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底物与氧化剂摩尔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β-环糊精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其它芳基邻二醇的氧化反应 | 第47-52页 |
·生物相容性实验探索 | 第52-53页 |
·化学-酶法去消旋化1a反应时间进程 | 第53-54页 |
·其他芳基邻二醇的去消旋化反应 | 第54-57页 |
·化学-酶法去消旋化反应进程 | 第54页 |
·手性芳基邻二醇的液相谱图 | 第54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(S)-N-boc-3-羟基哌啶的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 | 第58-66页 |
·引言 | 第5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8-59页 |
·生物催化剂培养试剂与方法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59-62页 |
·N-boc-3-羰基哌啶的分析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(S)-N-boc-3-羟基哌啶的生物催化合成 | 第62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5页 |
·N-boc-3-羰基哌啶标曲 | 第62-63页 |
·(S)-N-boc-3-羟基哌啶标曲 | 第63页 |
·(S)-N-boc-3-羟基哌啶的生物催化合成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