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前言 | 第10-22页 |
| ·高得率浆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0页 |
| ·高得率浆结合性能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| 第10-12页 |
| ·高得率浆结合性能评价指标 | 第10-11页 |
| ·影响高得率浆纤维结合的因素 | 第11-12页 |
| ·纤维结合面积的评价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纤维结合面积的直接检测方法 | 第12页 |
| ·纤维结合面积的间接评价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简介 | 第13-20页 |
| ·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| 第13-14页 |
| ·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工作原理 | 第14-15页 |
| ·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造纸行业的应用 | 第15-20页 |
| ·论文研究意义、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1-22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30页 |
| ·实验原材料与实验设备 | 第22-23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22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22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| ·实验流程 | 第23-26页 |
| ·纤维原料的前期处理 | 第23-24页 |
| ·不同级分纤维形态分析 | 第24页 |
| ·手抄片的制备与检测 | 第24页 |
| ·纤维原料的荧光染色 | 第24页 |
| ·纤维结合模型的搭建 | 第24-25页 |
| ·用CLSM观测纤维结合模型 | 第25页 |
| ·物理切片实验 | 第25-26页 |
| ·分析及检测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·浆料水分的测定 | 第26页 |
| ·纸浆纤维特性评价 | 第26-27页 |
| ·纸浆手抄片性能检测 | 第27页 |
| ·纤维原料总木素的检测 | 第27-28页 |
| ·纤维表面木素的XPS检测 | 第28页 |
| ·纤维表面形貌的AFM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66页 |
| ·杨木P-RC APMP纤维原料分析 | 第30-40页 |
| ·不同级分的纤维形态比较 | 第30-31页 |
| ·不同级分纤维的羧基含量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不同级分纤维的Zeta电位测定 | 第32-33页 |
| ·不同级分纤维的木素含量及其分布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页 |
| ·用Page强度外推法评价纤维结合面积 | 第40-48页 |
| ·外推法评价纤维结合面积理论推导 | 第40-43页 |
| ·手抄片数据 | 第43-45页 |
| ·用Page强度外推法评价纤维结合面积 | 第45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页 |
| ·利用CLSM评价纤维结合面积 | 第48-54页 |
| ·CLSM“光学切片”过程 | 第49-50页 |
| ·测算结合面积 | 第50-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页 |
| ·常规切片方法验证CLSM检测技术 | 第54-60页 |
| ·常规切片方法检测纤维细胞壁厚度与结合区域接触线长度 | 第55-58页 |
| ·CLSM法检测纤维细胞壁厚度与结合区域接触线长度 | 第58-59页 |
| ·常规切片法与CLSM法检测结果对比 | 第59-60页 |
| ·小结 | 第60页 |
| ·Page结合强度外推法与CLSM法对比 | 第60-61页 |
| ·两种评价方法各自的优点 | 第60-61页 |
| ·两种评价方法各自的缺点 | 第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页 |
| ·纤维特性与结合性能之间关系探讨 | 第61-66页 |
| ·纤维羧基含量与结合性能之间关系探讨 | 第61-62页 |
| ·纤维表面木素分布与结合性能之间关系探讨 | 第62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4 结论 | 第66-68页 |
| ·本论文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杨木P-RC APMP纤维原料分析 | 第66页 |
| ·Page强度外推法对纤维结合面积进行评价 | 第66页 |
| ·利用CLSM评价纤维结合面积 | 第66-67页 |
| ·常规切片方法验证CLSM检测技术 | 第67页 |
| ·纤维特性与结合性能之间关系探讨 | 第67页 |
| ·本论文创新之处 | 第67-68页 |
| 5 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6 参考文献 | 第69-76页 |
|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6-77页 |
| 8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