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水墨”实践中的材料载体因素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与时迁移的传统绘画媒材 | 第11-22页 |
| 一、材料载体与绘画类型同步变迁 | 第11-16页 |
| (一) 就地取材、因陋就简,促成彩陶绘画 | 第11-12页 |
| (二) 处在材料发展进程中的壁画 | 第12-13页 |
| (三) 由材料品质所决定的画种——漆画 | 第13页 |
| (四) 丝织品流行带出高贵细腻的绢本画 | 第13-14页 |
| (五) 水墨交融的纸本画 | 第14-16页 |
| 二、水墨画中各类媒材的品质表现 | 第16-22页 |
| (一) 宣纸 | 第16-19页 |
| (二) 墨 | 第19页 |
| (三) 颜料 | 第19-20页 |
| (四) 媒介剂:胶、矾、水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“新水墨”的艺术探索:从观念到语言 | 第22-31页 |
| 一、水墨走入当代的新课题 | 第23-29页 |
| (一)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| 第23-24页 |
| (二) 对域外现代文化观念的借鉴与选择 | 第24-25页 |
| (三) 建立新的语言范式 | 第25-29页 |
| 1.表现性水墨 | 第25-26页 |
| 2.新文人画 | 第26-27页 |
| 3.都市水墨 | 第27页 |
| 4.实验水墨 | 第27-29页 |
| 二、材料载体是创新的起点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材料拓展与语言配置 | 第31-38页 |
| 一、纸的正宗和“变性” | 第31-33页 |
| (一) 自制手工纸 | 第31页 |
| (二) 纸浆决定纸质 | 第31-32页 |
| (三) 纸拼贴 | 第32-33页 |
| 二、当纸遇上墨和色 | 第33-35页 |
| 三、综合材料的基底和附加 | 第35-38页 |
| (一) 纸本 | 第35页 |
| (二) 布本 | 第35-36页 |
| (三) 木板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“新水墨”画家材料研究个案举例 | 第38-45页 |
| 一、刘国松:基底改造的迹象对应 | 第38-39页 |
| 二、周思聪:带着个人印迹的墨荷 | 第39-40页 |
| 三、周韶华:肌理出气势 | 第40-41页 |
| 四、陈家泠:纸及敷色技巧表达清逸意境 | 第41-43页 |
| 五、陈心懋:媒材的多样与表达的泛化 | 第43-45页 |
| 第五章 我的水墨材料实践和思考 | 第45-47页 |
| 结语 | 第47-48页 |
| 注释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