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产吲哚乙酸菌、荧蒽降解菌强化植物修复荧蔥污染土壤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24页
 1 土壤中PAHs污染的危害及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·土壤中PAHs的来源第13页
   ·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·多环芳烃的危害第14页
   ·荧蒽的分布、来源与危害第14页
 2 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修复技术第14-21页
   ·物理化学修复第15-16页
   ·微生物修复第16-18页
   ·植物修复第18-20页
   ·植物—微生物联合修复第20-21页
 3 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1-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1-23页
   ·技术路线图第23-24页
第二章 产吲哚乙酸菌的筛选、鉴定及特性研究第24-42页
 1 引言第24页
 2 材料和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与步骤第25-27页
 3 结果与讨论第27-39页
   ·分泌IAA细菌的分离、筛选与纯化第27-28页
   ·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·菌株16S rDNA分子学鉴定第29-31页
   ·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以及产IAA能力的影响第31-39页
 4 小结第39-42页
第三章 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、鉴定及特性研究第42-52页
 1 引言第42页
 2 材料和方法第42-4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42页
   ·试验方法与步骤第42-45页
 3 结果与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·荧蒽降解菌的分离、筛选与纯化第45页
   ·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·菌株16S rDNA分子学鉴定第46页
   ·多环芳烃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定量测定和降解曲线第46-47页
   ·菌株对其他PAHs的降解效果第47-48页
   ·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荧蒽降解能力的影响第48-51页
 4 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 产吲哚乙酸菌、多环芳烃降解菌和黑麦草联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第52-68页
 1 引言第52页
 2 材料和方法第52-5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52-53页
   ·试验方法与步骤第53-55页
 3 结果与讨论第55-66页
   ·土壤中荧蒽含量变化第55-57页
   ·黑麦草生物量变化第57-59页
   ·黑麦草中荧蒽含量变化第59-63页
   ·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第63-64页
   ·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第64-66页
 4 小结第66-68页
第五章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68-70页
 1 全文总结第68-69页
 2 主要创新点第69页
 3 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8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申请的专利第80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城疫病毒降解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的机制研究
下一篇:海洋链霉菌遗传转化系统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筛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