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管控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文献评述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难点 | 第19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影子银行及其风险管控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8页 |
·影子银行的概念和特征 | 第20-22页 |
·国外影子银行的概念和构成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和构成 | 第21-22页 |
·影子银行的特征 | 第22页 |
·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国外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| 第23页 |
·国内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| 第23页 |
·影子银行的功能与影响 | 第23-25页 |
·影子银行的功能 | 第23-25页 |
·影子银行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的基本原理 | 第25-28页 |
·影子银行形成的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的基本原理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8-37页 |
·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发展现状 | 第28-30页 |
·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 | 第28-29页 |
·影子银行的分类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发展现状 | 第30-37页 |
·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状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监管套利业务的现状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民间金融的现状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网络金融的现状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 | 第37-47页 |
·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 | 第37-42页 |
·影子银行而临的总体风险 | 第37-38页 |
·影子银行面临的具体风险 | 第38-42页 |
·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| 第42-47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| 第42-43页 |
·影子银行监管制度滞后 | 第43-44页 |
·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| 第44-47页 |
第5章 影子银行风险管控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| 第47-56页 |
·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风险管控的经验 | 第47-53页 |
·发达经济体的风险管控措施 | 第47-52页 |
·国际组织风险管控的建议 | 第52-53页 |
·国际风险管控经验给我国的启示 | 第53-56页 |
·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| 第53-54页 |
·改进金融监管制度 | 第54-55页 |
·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| 第55页 |
·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 | 第55-56页 |
第6章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 | 第56-63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总体框架 | 第56-60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内涵 | 第56-57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内容 | 第57-60页 |
·影子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策略 | 第60-63页 |
·识别、评估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| 第60-61页 |
·宏观审慎管控系统性风险 | 第61页 |
·实行动态比例监管 | 第61-62页 |
·将影子银行“银行化”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