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8-33页 |
| ·胜任力研究的基础理论 | 第18-25页 |
| ·胜任力的概念与内涵 | 第18-21页 |
| ·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 | 第21-25页 |
| ·体育教练员的职业素质及其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| 第25-31页 |
| ·体育教练员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 | 第26-27页 |
| ·体育教练员的文化素质与知识结构 | 第27-28页 |
| ·体育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| 第28-30页 |
| ·体育教练员胜任特征的研究 | 第30-31页 |
| ·已有研究对本文研究思路和方向的启示 | 第31-33页 |
|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3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34-35页 |
| 4 分析与讨论 | 第35-102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的理论构建 | 第35-49页 |
| ·田径教练员的职业特征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文献资料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关键事件获取的方法与步骤 | 第39-43页 |
| ·内容分析与胜任特征的提取 | 第43-47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的提出 | 第47-49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的检验研究 | 第49-76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49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初始问卷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样本描述 | 第51-52页 |
| ·项目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55-64页 |
| ·因素分析适合性检验 | 第56页 |
| 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56-63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初始问卷的信度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64-76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正式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| 第65-66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66-68页 |
| ·模型的检验 | 第68-71页 |
| ·竞争模型及二阶因素模型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正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| 第73-76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| 第76-87页 |
| ·绩效的概念与内涵 | 第77-79页 |
| ·田径教练员的绩效及其评价指标 | 第79-82页 |
| ·田径教练员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实证效度检验 | 第82-84页 |
| ·不同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水平的比较 | 第84-87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 | 第87-98页 |
| ·执教技能 | 第89-92页 |
| ·专业知识 | 第92-94页 |
| ·建立与发展关系 | 第94-96页 |
| ·个人特质 | 第96-98页 |
| ·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| 第98-102页 |
| ·人员选聘 | 第98-99页 |
| ·岗位培训 | 第99-100页 |
| ·职业发展 | 第100-102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102-105页 |
| ·研究的结论 | 第102-103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 | 第103页 |
| ·研究的局限 | 第103-104页 |
| ·研究的展望 | 第104-105页 |
| 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6-113页 |
| 附录 | 第113-122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