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| 1 自然苔藓植物群落的情况 | 第11-16页 |
| ·苔藓植物群落的类型 | 第11-15页 |
| ·上海地区苔藓植物、苔藓群落及景观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2 苔藓植物在园林景观上的应用 | 第16-20页 |
| ·苔藓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 | 第16-17页 |
| ·苔藓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苔藓植物应用于园林中的案例 | 第19-20页 |
| 3 景观价值的研究概况 | 第20-24页 |
| ·景观评价的理论研究 | 第20-22页 |
| ·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4 AHP层次分析法的使用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25-29页 |
| 1 研究目的意义 | 第25-27页 |
| 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3 技术路线和关键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8页 |
| ·关键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上海地区自然苔藓群落的生态调查与数据分析 | 第29-59页 |
| 1 研究方法 | 第29-33页 |
| ·调查范围与样点选择 | 第29-31页 |
| ·普遍调查范围 | 第29页 |
| ·样方调查的样点选择 | 第29-31页 |
| ·群落调查方法 | 第31页 |
| ·样方调查 | 第31页 |
| ·标本鉴定与数据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标本的鉴定 | 第31-32页 |
| ·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58页 |
| ·上海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与分布 | 第33-37页 |
| ·种类组成 | 第33-35页 |
| ·生境特点 | 第35-36页 |
| ·优势科、种 | 第36-37页 |
| ·生态学数据分析 | 第37-57页 |
| ·上海地区苔藓植物分布 | 第37-45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45-50页 |
| ·典范对应分析 | 第50-57页 |
| ·适宜上海地区苔藓景观建设种类 | 第57-58页 |
| 3 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4章 自然苔藓群落的景观价值评价 | 第59-72页 |
| 1 研究方法 | 第59-65页 |
| ·评价方法 | 第59页 |
| ·调查材料 | 第59-60页 |
| ·苔藓景观评价层次结构的构造 | 第60-65页 |
| ·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 | 第60-63页 |
| ·评价因子评分标准的确定 | 第63页 |
| ·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确定与检验 | 第63-65页 |
| ·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| 第65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1页 |
| ·判断矩阵的构造、检验及权重的确定 | 第65-68页 |
| ·苔藓群落景观价值评价结果 | 第68-71页 |
| 3 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5章 上海地区苔藓植物的应用研究 | 第72-84页 |
| 1 上海地区苔藓景观建设的方法 | 第72-79页 |
| 2 苔藓景观建设的方案设计 | 第79-83页 |
| 3 小结 | 第83-84页 |
| 第6章 讨论 | 第84-88页 |
| 1 上海地区苔藓植物及其群落 | 第84-86页 |
| 2 AHP层次分析法在苔藓群落景观中的使用 | 第86-87页 |
| 3 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 | 第87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| 致谢 | 第92-9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3-95页 |
| 附录 A 上海地区自然苔藓群落的生态调查与数据分析 | 第95-100页 |
| 附录 B 自然苔藓群落的景观价值评价 | 第100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