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论文写作背景及目的 | 第11-13页 |
·论文写作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3-16页 |
·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低碳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6页 |
·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论文写作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技术转移和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关联研究 | 第19-3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2页 |
·低碳技术 | 第19-20页 |
·技术转移 | 第20-21页 |
·技术创新模式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现状 | 第22-25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进步表现 | 第22-23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差距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技术转移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·硬件型技术转移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软件型技术转移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组织型技术转移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对低碳技术转移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反作用于低碳技术转移来源 | 第28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影响低碳技术转移的方式 | 第28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影响低碳技术转移的频率 | 第28-29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影响低碳技术转移的效率 | 第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 | 第30-43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及其技术转移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概念与分类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技术转移 | 第31-32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 | 第32-34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| 第34-40页 |
·基于原始创新的实现路径 | 第34-35页 |
·基于集成创新的实现路径 | 第35-36页 |
·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实现路径 | 第36-37页 |
·三种实现路径的对比及选择 | 第37-40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先动优势效应 | 第40-41页 |
·技术先动优势 | 第40-41页 |
·资源先动优势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基于技术转移的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 | 第43-52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及其技术转移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的概念 | 第43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中的技术转移 | 第43-44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的运行 | 第44-50页 |
·模仿创新模式的运行过程 | 第44-47页 |
·模仿创新模式的运行环境 | 第47-50页 |
·我国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模式的后发优势效应 | 第50-51页 |
·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效率 | 第50页 |
·提供高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平台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完善对策 | 第52-60页 |
·基于国际经验的对策 | 第52-53页 |
·发挥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| 第52-53页 |
·提升低碳技术创新中的国家适应性 | 第53页 |
·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| 第53页 |
·利用技术转移机制发展低碳技术 | 第53页 |
·基于我国政府视角的对策 | 第53-58页 |
·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中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| 第54页 |
·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中的政策引导 | 第54-56页 |
·拓宽低碳技术创新的融资途径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