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
| 作者简介 | 第1-8页 |
| 摘要 | 第8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21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21-34页 |
| §1.1 选题的来源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§1.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2-29页 |
| ·陆相烃源岩分类、评价及形成机理 | 第22-25页 |
| ·混源油定性及定量研究 | 第25-28页 |
| ·珠Ⅰ坳陷研究现状 | 第28-29页 |
| ·珠Ⅰ坳陷烃源岩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| 第29页 |
| §1.3 研究思路、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30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| §1.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| 第31-33页 |
| §1.5 主要创新点 | 第33-34页 |
| 第二章 珠Ⅰ坳陷构造演化与充填特征 | 第34-40页 |
| §2.1 构造演化特征 | 第34-36页 |
| §2.2 沉积充填特征 | 第36-38页 |
| ·伸展裂陷期沉积 | 第36-37页 |
| ·沉降拗陷期沉积 | 第37-38页 |
| ·断块升降期沉积 | 第38页 |
| §2.3 油气地质特征 | 第38-40页 |
| ·烃源岩 | 第38-39页 |
| ·成藏组合特征 | 第39-40页 |
| 第三章 烃源岩地化特征及分布 | 第40-63页 |
| §3.1 烃源岩评价 | 第40-44页 |
| ·有机质丰度 | 第40-42页 |
| ·有机质类型 | 第42-43页 |
| ·有机质成熟度 | 第43-44页 |
| §3.2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 | 第44-54页 |
| ·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 | 第44-46页 |
| ·甾烷和萜烷类组成 | 第46-51页 |
| ·芳烃及“三芴”系列组成 | 第51-54页 |
| §3.3 烃源岩层系平面分布特征对比 | 第54-60页 |
| ·沉积相 | 第54-56页 |
| ·地层厚度 | 第56-58页 |
| ·有机相 | 第58-60页 |
| §3.4 两类优质烃源岩对比及总结 | 第60-63页 |
| ·类型差异 | 第60-61页 |
| ·分布规律 | 第61-63页 |
| 第四章 优质烃源岩发育背景、控制因素和形成模式 | 第63-81页 |
| §4.1 烃源岩发育背景 | 第63-70页 |
| ·构造沉积背景 | 第63-66页 |
| ·古气候背景 | 第66-70页 |
| §4.2 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| 第70-78页 |
| ·构造沉降速率 | 第70-71页 |
| ·沉积速率 | 第71-74页 |
| ·有机质来源及保存条件 | 第74-78页 |
| §4.3 烃源岩形成模式 | 第78-81页 |
| 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| 第79-80页 |
| ·恩平组湖沼相煤系烃源岩 | 第80-81页 |
| 第五章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-源对比 | 第81-107页 |
| §5.1 典型油气藏分布特征 | 第81-82页 |
| §5.2 原油地化特征及分类 | 第82-101页 |
| ·不同地区原油对比分析 | 第83-86页 |
| ·原油分类研究 | 第86-101页 |
| §5.3 油-源对比 | 第101-105页 |
| ·多参数柱状图 | 第101-102页 |
| ·二维交汇图 | 第102-103页 |
| ·三角图 | 第103-105页 |
| §5.4 混源油特征及分布 | 第105-107页 |
| ·三类原油地化特征及其烃源岩 | 第105-106页 |
| ·混源油分布 | 第106-107页 |
| 第六章 文昌组、恩平组烃源岩的定量成藏贡献 | 第107-130页 |
| §6.1 混源油及其定量研究方法 | 第107-109页 |
| ·混源油类型划分 | 第107-108页 |
| ·定量研究方法选择 | 第108-109页 |
| §6.2 文昌组和恩平组端元油筛选 | 第109-114页 |
| ·生标组成特征 | 第110-111页 |
| ·物性和生标绝对含量 | 第111-112页 |
| ·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| 第112-114页 |
| §6.3 混源比例图版绘制 | 第114-121页 |
| ·端元油配比实验 | 第114-115页 |
| ·参数筛选及图版绘制 | 第115-119页 |
| ·混源比例图版校正 | 第119-121页 |
| §6.4 单井油样混源比例 | 第121-124页 |
| ·混源比例计算 | 第121-123页 |
| ·平面及纵向分布特征 | 第123-124页 |
| §6.5 讨论 | 第124-129页 |
| ·单井油样与地质储量 | 第124-126页 |
| ·恩平凹陷中恩平组烃源岩的贡献 | 第126-129页 |
| §6.6 烃源岩成藏贡献总结 | 第129-130页 |
| 主要结论和认识 | 第130-135页 |
| 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6-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