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龋病 | 第10-11页 |
·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 | 第10页 |
·变异链球菌与牙菌斑生物膜 | 第10-11页 |
·预防和控制龋病的措施 | 第11页 |
·益生菌干预病原菌感染的作用机制 | 第11-13页 |
·产生抑菌物质 | 第12页 |
·免疫调节 | 第12页 |
·黏附机制 | 第12-13页 |
·益生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益生菌对变异链球菌的杀菌效果 | 第13页 |
·益生菌与浮游的变异链球菌的共聚 | 第13-14页 |
·益生菌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益生菌在口腔中的定植 | 第15页 |
·立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5页 |
·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17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17页 |
·培养基及试剂 | 第17页 |
·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24页 |
·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 | 第18页 |
·乳酸菌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性实验 | 第18页 |
·乳酸菌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乳酸菌菌体性质与抑制效果关系的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乳酸菌 16S rDNA的克隆与鉴定 | 第20页 |
·乳酸菌对不同时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·乳酸菌与口腔应用有关性质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46页 |
·乳酸菌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性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乳酸菌的抑菌性与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间相关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乳酸菌的菌体性质与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间相关性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乳酸菌的自聚集能力与抑制效果关系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乳酸菌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抑制效果关系的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乳酸菌和浮游的变异链球菌的共聚能力与抑制效果关系的分析 | 第30页 |
·乳酸菌的表面性质与抑制效果关系的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对变异链球菌不同时期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| 第32-41页 |
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产胞外多糖能力的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胞外多糖分布的影响 | 第37-41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口腔应用方面的评价 | 第41-46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对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的粘附能力 | 第41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羟基磷灰石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在不同蔗糖浓度下形成生物膜的能力 | 第42页 |
·不同因素对韩国魏斯氏菌RS4 与浮游的变异链球菌共聚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对溶菌酶的耐受能力 | 第44页 |
·韩国魏斯氏菌RS4 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长期作用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5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