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村官”涉土腐败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选题的缘由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1-15页 |
·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3-15页 |
·选题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思想 | 第15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选题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的重点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难点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·“村官”涉土腐败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“村官”的内涵 | 第17页 |
·“村官”腐败的内涵 | 第17页 |
·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·村民自治的内涵 | 第18-22页 |
·村民自治的内在监督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村民自治的外在监督机制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现象 | 第22-30页 |
·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分类 | 第22-25页 |
·贪污截留征地款 | 第22-23页 |
·无视农民意愿流转农地 | 第23页 |
·宅基地分配徇私利己 | 第23-24页 |
·违法转让集体土地 | 第24-25页 |
·基础设施建设中饱私囊 | 第25页 |
·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特点 | 第25-27页 |
·征地拆迁领域为重灾区 | 第25-26页 |
·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 | 第26页 |
·涉案金额呈不断上升趋势 | 第26页 |
·群体化趋向显著 | 第26页 |
·隐蔽性比较强 | 第26-27页 |
·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危害性 | 第27-30页 |
·侵害了农民的相关利益 | 第27页 |
·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| 第27-28页 |
·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| 第28页 |
·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成因 | 第30-38页 |
·“村官”政治思想素质不适应 | 第30-32页 |
·法律意识淡薄 | 第30页 |
·特权思想严重 | 第30-31页 |
·理想信念缺失 | 第31页 |
·个体心理失衡 | 第31-32页 |
·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完备 | 第32-33页 |
·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 | 第32页 |
·农村土地征收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32-33页 |
·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 | 第33-36页 |
·“村官”选举偏离民意轨道 | 第33-34页 |
·农村村务民主管理不规范 | 第34页 |
·村民自治民主监督乏力 | 第34-36页 |
·外部监督不到位 | 第36-38页 |
·上级监督失位 | 第36页 |
·司法监督不力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“村官”涉土腐败的防治 | 第38-46页 |
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功能 | 第38-39页 |
·加强文化教育培训,提高依法做事意识 | 第38页 |
·加强警示教育,消除违纪违法动机 | 第38页 |
·增强宗旨意识教育,树立民本主义权力观 | 第38-39页 |
·着力廉政文化教育,继承发扬光荣传统 | 第39页 |
·完善生活保障制度,培养积极健康心态 | 第39页 |
·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| 第39-41页 |
·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 | 第39-40页 |
·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| 第40-41页 |
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| 第41-43页 |
·严格规范“村官”选举制度 | 第41页 |
·完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 | 第41-42页 |
·强化村民自治民主监督 | 第42-43页 |
·完善“村官”权力的外部监督 | 第43-46页 |
·强化上级党政部门监督 | 第43-44页 |
·健全司法机关“村官”涉土腐败案件处理机制 | 第44-46页 |
小结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 :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