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·NMD途径 | 第15-18页 |
·NMD途径的分子机制 | 第15-16页 |
·NMD途径中的作用因子 | 第16页 |
·NMD逃逸(NMD-escape)和NMD不敏感(NMD-irrelevant) | 第16-17页 |
·NMD途径与疾病 | 第17-18页 |
·RB1基因简介 | 第18-19页 |
·成视网膜细胞瘤疾病 | 第18页 |
·RB1基因 | 第18-19页 |
·MEN1基因简介 | 第19-20页 |
·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疾病 | 第19页 |
·MEN1基因 | 第19-20页 |
·通读药物简介 | 第20-21页 |
·无义突变基因的通读作用 | 第20-21页 |
·通读药物及其发展现状 | 第21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思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RB1小基因野生型及无义突变体的构建与表达 | 第23-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5页 |
·实验细胞株、菌株和载体 | 第23页 |
·主要的酶与试剂 | 第23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5-32页 |
·mini-RB1小基因的构建 | 第25-29页 |
·mini-RB1小基因无义突变体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·哺乳动物细胞HEK-293T的培养及转染 | 第30-31页 |
·Western印迹检测mini-RB1小基因的表达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2-33页 |
·mini-RB1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| 第32-33页 |
·mini-RB1基因无义突变体的构建 | 第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无义突变的RB1小基因的NMD逃逸 | 第35-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细胞株和质粒 | 第35页 |
·主要的酶与试剂 | 第3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| 第36页 |
·去基因组反转录PCR(Reverse Transcript PCR,RT-PCR) | 第36-37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PCR(quantify Real-Time PCR,qRT-PCR) | 第37-38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mini-RB1野生型与突变体蛋白质表达 | 第38页 |
·HeLa细胞培养及转染 | 第38页 |
·细胞的药物处理 | 第38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3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8-41页 |
·mini-RB1基因无义突变体mRNA水平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mini-RB1基因无义突变体W99X和G310X发生NMD逃逸 | 第39页 |
·W99X和G310X无义突变体PTC下游翻译的重新起始 | 第39-41页 |
·讨论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MEN1基因的通读药物研究 | 第42-5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2-44页 |
·实验细胞株与质粒 | 第42-43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43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4-47页 |
·不同浓度的通读药物处理HeLa细胞 | 第44页 |
·NMD途径抑制药物与通读药物联合处理HeLa细胞 | 第44-45页 |
·灰度扫描分析Western Blot结果 | 第45页 |
·含有MEN1基因野生型或无义突变体的HeLa细胞稳定株的构建 | 第45-46页 |
·qRT-PCR检测MEN1基因的mRNA水平 | 第46-47页 |
·qRT-PCR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| 第4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7-52页 |
·筛选通读药物PTC124和Amlexanox的最适浓度 | 第47页 |
·NMD抑制药物提高了通读药物对全长Menin蛋白表达的恢复作用 | 第47-49页 |
·含有MEN1基因野生型或无义突变体的HeLa细胞稳定株的构建 | 第49-51页 |
·NMD抑制药物和通读药物的联合处理对无义突变的MEN1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5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附录 略语表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67-68页 |
承诺书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