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面模具的加工及测量误差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1-14页 |
| ·切削力国内外研现状与动态 | 第11-13页 |
| ·三坐标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14-17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论文章节安排与结构 | 第17-19页 |
| 2 球头铣刀切削力模型研究 | 第19-35页 |
| ·数控加工存在的误差 | 第19-21页 |
| ·球头铣刀的几何特征 | 第21-24页 |
| ·球头铣刀切削力的影响因素 | 第24-26页 |
| ·刀具切削刃表示 | 第24页 |
| ·刀具加工方向表示 | 第24-25页 |
| ·径向未变形切削厚度 | 第25-26页 |
| ·球头铣刀铣削曲面过程的受力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切削力模型 | 第26-28页 |
| ·瞬时切削合力 | 第28页 |
| ·每转平均切削力 | 第28-29页 |
| ·切削力系数模型参数求解 | 第29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3.球头铣刀切削力计算与有限元分析 | 第35-50页 |
| ·切削力实验条件和原理 | 第35-39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系数计算 | 第36-37页 |
| ·切削力模型实验验证 | 第37-39页 |
| ·有限元仿真实验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·球头立铣刀几何模型建立 | 第39-40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40页 |
| ·设定边界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·切削力仿真 | 第41-43页 |
| ·切削力验证结论 | 第43-45页 |
| ·铣刀静力、模态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铣刀参数选择 | 第45页 |
| ·划分网格及施加边界条件 | 第45-47页 |
| ·模态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4 复杂曲面测量精度的研究 | 第50-67页 |
| ·曲面的测量方法 | 第50-54页 |
| ·接触测量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·非接触测量方法 | 第52-53页 |
| ·光学测量 | 第53页 |
| ·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之比较 | 第53-54页 |
| ·三坐标测量机概述 | 第54-58页 |
| ·测量机主体 | 第56页 |
| ·电气系统 | 第56-57页 |
| ·探测系统 | 第57-58页 |
| ·测量软件 | 第58页 |
| ·CMM 测量方式 | 第58-61页 |
| ·点位触发式 | 第58-59页 |
| ·连续扫描式 | 第59-60页 |
| ·测量规划问题概述 | 第60-61页 |
| ·三坐标测量实例分析 | 第61-66页 |
| ·建立统一坐标系 | 第61-62页 |
| ·测量规划 | 第62-64页 |
| ·模具的检测点采集 | 第64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5 CMM 曲面测量误差分析及减小办法 | 第67-79页 |
| ·CMM 测量存在的误差 | 第67-68页 |
| ·测量机自身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| 第67页 |
| ·测头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| ·操作人员测量水平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| 第68页 |
| ·CMM 测头半径补偿 | 第68-72页 |
| ·CMM 测头半径补偿原理 | 第68-69页 |
| ·二维自动补偿 | 第69-71页 |
| ·三维自动补偿 | 第71-72页 |
| ·基于球面的微平面半径补偿方法 | 第72-78页 |
| ·方法原理 | 第72-73页 |
| ·补偿方法验证 | 第73-74页 |
| ·补偿误差对比分析 | 第74-77页 |
| ·精度分析与比较 | 第77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·总结 | 第79-80页 |
| ·展望 | 第80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