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增强现实网购中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--基于大尺度空间环境的B2C系统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3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3-25页
   ·技术层面的分析:增强现实技术架构的网络购物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增强现实技术概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增强现实技术架构的网络购物研究与项目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·物理设备导致的心理效应的分析:增强现实购物心理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  ·增强现实心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基于增强现实心理的大尺度空间环境的构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增强现实购物心理第20页
   ·注重物理设备的研究到心理和物理的融合:增强现实心理视野下的技术接受模型第20-25页
     ·网络购物中的技术接受模型的演变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基于增强现实的网络购物技术接受心理模型第23-25页
第2章 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案第25-35页
   ·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5-26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27页
     ·实际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28-32页
     ·消费者AR网购和传统网购存在心理差异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存在多个AR网络购物生活型态类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AR网购系统可用性的直接作用第30页
     ·AR网购心理认知与情感的间接作用第30-32页
     ·AR网购中广告与营销心理策划的效用第32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32-33页
   ·研究的总体方案第33-35页
第3章 基于两种购物模式的比较研究——普通网购平台和AR网购平台第35-59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35-37页
   ·研究1:两种购物模式下的态度差异研究(内隐联想测验)第37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·研究2:两种购物模式下的注意心理研究(脑机接口研究)第42-4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·研究3:两种购物模式下的神经人因研究(脑机接口研究)第49-5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·研究4:两种购物模式的购买意愿研究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·讨论第56-59页
     ·AR网购中的积极内隐态度第56-57页
     ·AR网购的注意程度优于普通网购第57页
     ·AR网购中消费者的疲劳程度低于普通网购第57页
     ·消费者对AR网购的购买意愿较强第57-59页
第4章 基于增强现实网络购物生活型态的市场细分研究第59-79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59-60页
   ·研究1 增强现实网络购物的网络问卷调查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·研究2 增强现实网络购物的生活型态量表的编制第62-71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62-65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5-71页
   ·研究3 基于增强现实网络购物生活型态的市场细分研究第71-7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71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1-76页
   ·讨论第76-79页
     ·AR网络购物生活型态量表的因素第76-77页
     ·不同的AR网络购物生活型态第77-79页
第5章 基于增强现实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第79-121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79-80页
   ·研究1 增强现实网络购物实验平台的初步构建第80-85页
     ·无标识的增强现实购物系统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有标识的增强现实购物系统第82-85页
   ·研究2 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第85-116页
     ·AR网购系统可用性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网络购物心理性价比量表的编制第89-94页
     ·网络购物心理认知与情感量表的编制第94-100页
     ·网络购物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·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分析第106-116页
   ·讨论第116-121页
     ·有标识和无标识增强现实网络购物的差异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AR网购中技术层面对心理层面的直接影响第117页
     ·AR网购中技术层面、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互动关系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Ⅰ型生活型态网购者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Ⅱ型生活型态网购者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第119-121页
第6章 基于TAMM的广告与营销心理策划第121-135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121-122页
   ·市场分析第122页
     ·产品分析第122页
     ·基于AR的网络营销环境分析第122页
   ·消费者分析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1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1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123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与管理第123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123-126页
   ·竞争对手分析第126-127页
   ·基于TAMM模型的广告与营销心理策略第127-135页
     ·广告诉求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差异化的营销诉求策略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整合营销诉求策略第129-135页
第7章 总讨论第135-143页
   ·AR网络购物的优势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AR网络购物的技术优势第135页
     ·AR网络购物的心理优势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AR网购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第136页
   ·不同生活型态的AR消费者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Ⅰ型和Ⅱ型生活型态消费者第137页
     ·生活型态的动态性第137页
   ·基于增强现实的TAMM模型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·Ⅰ型生活型态网购者的TAMM分析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Ⅱ型生活型态网购者的TAMM分析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Ⅰ型和Ⅱ型生活型态网购者TAMM的差异比较第140页
   ·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0-142页
   ·结论第142-143页
参考文献第143-153页
附录第153-165页
致谢第165-16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67-168页

论文共1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客体操作场景中动作观察对客体可供性效应的影响
下一篇:藏族大学生乐观、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:中介与调节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