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监督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--基于合约不完全实施视角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8-19页 |
| ·现实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关键概念及文献综述 | 第25-47页 |
| ·关键概念的界定 | 第25-27页 |
| ·合约制度 | 第25页 |
| ·银行监督 | 第25-26页 |
| ·融资约束 | 第26-27页 |
| ·企业家 | 第27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27-47页 |
| ·企业债务融资的相关研究 | 第27-31页 |
| ·银行监督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9页 |
| ·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| 第39-42页 |
| ·合约制度的相关研究 | 第42-46页 |
| ·文献评述 | 第46-47页 |
| 第三章 银行监督与企业的信贷可得性 | 第47-75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48-50页 |
| ·无监督融资 | 第50-53页 |
| ·银行监督融资 | 第53-64页 |
| 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 | 第53-60页 |
| ·企业的融资约束 | 第60-64页 |
| ·监督效应分析 | 第64-70页 |
| ·银行的最优监督力度 | 第64-68页 |
| ·银行的监督效应 | 第68-70页 |
| ·数值模拟 | 第70-72页 |
| ·最优监督力度与信贷可得性 | 第70页 |
| ·合约制度与信贷可得性 | 第70-72页 |
| ·回报率与信贷可得性 | 第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5页 |
| 第四章 银行监督与企业的借款能力 | 第75-105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75-77页 |
| ·无监督融资 | 第77-82页 |
| ·银行监督融资 | 第82-92页 |
| ·企业的借款能力 | 第82-87页 |
| ·企业的融资约束 | 第87-92页 |
| ·监督效应分析 | 第92-97页 |
| ·银行的最优监督力度 | 第92-95页 |
| ·银行的监督效应 | 第95-97页 |
| ·数值模拟 | 第97-103页 |
| ·最优监督力度与借款能力 | 第97-98页 |
| ·合约制度与借款能力 | 第98-100页 |
| ·回报率与借款能力 | 第100-10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| 第五章 实证分析 | 第105-125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105-106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106-115页 |
| ·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106-107页 |
| ·主要变量与计量方法 | 第107-112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112-115页 |
| ·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| 第115-123页 |
| ·回归结果分析 | 第115-120页 |
| ·稳健性检验 | 第120-1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3-12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5-129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125-126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126-129页 |
| 致谢 | 第129-1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1-149页 |
|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