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学者理论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学者理论概述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思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产业转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·产业转移的概念、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产业转移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产业转移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产业转移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| 第16页 |
·中心-外围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产品生命周期论 | 第17页 |
·梯度转移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雁行模式 | 第18页 |
·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及现状 | 第19-29页 |
·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| 第19-25页 |
·湖北省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 | 第19-20页 |
·产业基础及配套设施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生产要素条件 | 第21-23页 |
·市场需求条件 | 第23页 |
·地方政府服务与支持条件 | 第23-25页 |
·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条件 | 第25-26页 |
·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建设落后 | 第25页 |
·政府政务成本高、效率低下,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| 第25-26页 |
·产业配套能力薄弱 | 第26页 |
·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| 第26-29页 |
·承接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,呈上升趋势 | 第26-27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结构日趋合理 | 第27-28页 |
·开发区和工业园已成为国内外产业承接的“主阵地”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湖北省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模型建构 | 第29-30页 |
·单位根检验模型 | 第29页 |
·协整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ADF检验 | 第30-31页 |
·协整回归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32-33页 |
·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 | 第33-36页 |
·行业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承接地的选择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| 第36-43页 |
·加强认识,理性对待产业转移 | 第36-37页 |
·制定科学的承接标准 | 第36-37页 |
·强化服务意识,理性承接产业转移 | 第37页 |
·加强规划,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 | 第37-38页 |
·积极建设产业园等产业转移载体 | 第38-40页 |
·加强工业园区的载体建设 | 第38-39页 |
·加强湖北省城市群的载体建设 | 第39页 |
·加强制造业的基地建设 | 第39-40页 |
·建立区域协调机制,增强政策协调性 | 第40-41页 |
·采取跨省际产业园合作建设政策 | 第40页 |
·建立完善产业转移监督政策 | 第40-41页 |
·优化承接环境,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 | 第41-43页 |
·打造优良的产业承接环境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产业承接配套建设 | 第42-4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