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及状态评估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0页 |
| ·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| 第12-14页 |
| ·连续刚构桥结构特点 | 第14页 |
| ·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4-17页 |
| 第2章 桥梁结构静动力分析 | 第17-29页 |
| ·工程背景 | 第17-18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18-20页 |
| ·有限单元法 | 第18页 |
| ·混凝土收缩和徐变 | 第18-19页 |
| ·温度效应 | 第19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静力分析结果 | 第20-22页 |
| ·模态分析结果 | 第22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传感器系统布置的研究 | 第29-41页 |
| ·传感器类型 | 第29-30页 |
| ·传感器优化布置简述 | 第30-32页 |
| ·传感器优化布置准则 | 第31-32页 |
| ·传感器优化布置计算方法 | 第32页 |
| ·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置 | 第32-37页 |
| ·改进的有效独立法 | 第32-36页 |
| ·布置结果评价 | 第36-37页 |
| ·全桥传感器布置方案 | 第37-39页 |
| ·应力和温度监测系统 | 第37-38页 |
| ·挠度监测系统 | 第38-39页 |
| ·加速度监测系统 | 第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4章 桥梁健康状况评估分析 | 第41-59页 |
| ·现有评估理论方法简述 | 第41-43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| 第43-52页 |
| ·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46-48页 |
| ·各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48-52页 |
| ·底层指标的计算 | 第52-58页 |
| ·主梁应力指标 | 第52-53页 |
| ·主梁挠度指标 | 第53-54页 |
| ·主梁模态指标 | 第54页 |
| ·混凝土开裂 | 第54-55页 |
| ·混凝土强度 | 第55-56页 |
| ·钢筋锈蚀 | 第56-57页 |
| ·混凝土保护层碳化 | 第57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59页 |
| ·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