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縮略词表 | 第7-10页 |
| 1.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2. 右归丸防治肾阳虚证的理论研究 | 第11-18页 |
| ·肾阳的生理功能 | 第11-12页 |
| ·肾阳虚证的病理表现 | 第12-13页 |
| ·右归丸在治疗肾阳虚中的应用 | 第13-18页 |
| ·右归丸方解 | 第13-15页 |
| ·右归丸药理研究 | 第15页 |
| ·右归丸在肾阳虚证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5-18页 |
| ·右归丸在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右归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右归丸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7页 |
| ·右归丸在甲减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·右归丸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| 第18页 |
| 3. 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| 第18-20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18-19页 |
| ·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| 第19-20页 |
| ·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结果 | 第19-20页 |
| ·右归丸干预老龄肾阳虚差异表达基因的选定 | 第20页 |
| 4. 右归丸干预老龄肾阳虚的疗效评价 | 第20-2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病例纳入 | 第20-21页 |
| ·纳入标准 | 第20页 |
| ·排除及剔除、脱落标准 | 第20-21页 |
| ·治疗方案 | 第21页 |
| ·疗效评价 | 第21页 |
| ·疗效评价量表 | 第21页 |
| ·疗效评判标准 | 第21页 |
| ·研究结果 | 第21-22页 |
| ·病例纳入情况 | 第21-22页 |
| ·右归丸对老龄肾阳虚干预前后的疗效对比 | 第22页 |
| ·结论 | 第22-23页 |
| 5. 右归丸干预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的RT-PCR验证 | 第23-41页 |
| ·样本的采集 | 第23-25页 |
| ·血样的采集 | 第23-24页 |
| ·样本的提取 | 第24-25页 |
| ·分离白细胞所需试剂和仪器 | 第24页 |
| ·白细胞的提取 | 第24-25页 |
| ·差异表达基因的RT-PCR验证 | 第25-30页 |
| ·RNA抽提与质检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5页 |
| ·RNA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| ·RNA的质检 | 第26页 |
| ·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实验 | 第26-30页 |
| ·材料及仪器 | 第26页 |
| ·试剂 | 第26页 |
| ·仪器 | 第26页 |
| ·引物合成 | 第26-28页 |
| ·反转录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8页 |
| ·cDNA第一链合成 | 第28-29页 |
| ·荧光定量PCR检测 | 第29-30页 |
| ·实验样本 | 第29页 |
| ·实时定量PCR试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9页 |
| ·PCR反应步骤 | 第29-30页 |
| ·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实验的RAN定量分析方法 | 第30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0-41页 |
| ·RNA质检结果 | 第30-31页 |
| ·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 | 第31-41页 |
| ·荧光定量PCR实验特异性检测 | 第31-38页 |
| ·荧光定量PCR实验RNA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结果 | 第38-39页 |
| ·右归丸干预肾阳虚证的分子机制的探讨 | 第39-41页 |
| 6. 结语 | 第41页 |
| ·右归丸用于肾阳虚治疗效果显著,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均有应用 | 第41页 |
| ·右归丸可能通过调整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干预老龄肾阳虚 | 第41页 |
| 7. 问题和展望 | 第41-43页 |
| ·问题 | 第41-42页 |
| ·展望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-48页 |
| 附件1:肾阳虚体质判定标准表 | 第48-50页 |
| 附件2:老龄肾阳虚差异表达基因列表 | 第50-54页 |
| 附件3:肾阳虚辨证因子评分细则表 | 第54-57页 |
| 附件4: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57-58页 |